第216章 针对新领土的规划

这些地方,德康皇帝都是要当做本土经营的。

对了,英属印度的三个邦,总计5.9万平方公里的地盘也在帝国手中。

不过这地方,德康皇帝准备当做一个模范,或者说诱饵。

一个会毒死牛牛的诱饵。

而东南亚朝贡体系也基本恢复,暹罗已经遣使准备进入帝都。

赵越本来就是帝国扶植的小弟,只有越南还在高卢鸡手中。

针对新加入帝国的领土,皇帝和众臣已经商讨出了一个方案。

原来庞大的吕宋宣抚司一分为二,马来亚成立旧港宣抚司,菲律宾成立吕宋宣抚司。

旧港宣抚司小很多,因为印度尼西亚还在荷兰豆手中。

不是皇帝不想拿下这里,而是荷兰豆不给机会啊。

人家在战争发生的时候,就义正严辞的表示绝对中立。

帝国攻陷马来亚以后,“马来之虎”张启故意向海峡对岸的荷属印尼,展开了一些挑衅动作,但荷兰豆忍得住,硬是没有过激回应。

甚至有些陪着笑脸,也难为它了,不忍怎么办?

东南亚孤零零只剩荷兰豆一家还杵在这里,放眼四周,尽是帝国疆土。

说白了,要想在人家的势力范围内混,你不忍不陪笑怎么可能。

加之帝国接连胜利,从牛牛身上割下了澳大利亚这块牛里脊。

完全够帝国吃上几十年了,德康皇帝也就暂时放弃了对荷属印尼的窥探。

澳大利亚被帝国重新命名罗娑斯洲。

这个名字也是古代中国对澳洲的称呼,是的,第一个发现澳洲的是中国人。

汪大渊,字焕章,南昌人,元朝中后期民间航海家。

在1330年到1339年期间,两次出海探寻航路。

每到一地,汪大渊都会对当地的人文、地理和风俗习惯收集整理,最后一次航海结束之后,汪大渊将其整理成《岛夷志》一书。

由于元明的王朝交替,《岛夷志》主体章节几乎遗失。

明朝中后期,朝廷因为倭寇的侵扰,加上士大夫阶层垄断海洋贸易,贪婪的他们为了保持垄断,窜戳着朝廷实行禁海,导致《岛夷志》终于失传。

但民间人士却把《岛夷志》故事趣味性强的那一部分流传了下来,并重新整理成为了《岛夷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