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了“猎犬”和“狼獾”的3个装甲师,如钢铁洪流般铺开,冲向各自的预设目标。
3个装甲师后,是乘坐着“鬃马”的机械化步兵师。
只见装甲师,快如闪电般越过堑壕一直向后方冲去。
而预设的堑壕内,百分之八十的机枪火力点都被战车炮拔除了。
跟在后方的机械化步兵师,也都利用射击孔和安装在装甲车上的重机枪攻击堑壕。
装甲车来到堑壕不远处,车舱挡板拉开,步兵们端着各种武器从装甲车上跳下来,立马加入了清扫堑壕的行列。
“好好好!”
“帝国陆军就该有这样的威势。”
虽然是演习,但皇帝和将军们,都看出了征北军强大的突击能力。
征北军和定武军以后都是装甲军,不一样的是,在兵部和皇帝的干预下。
征北军更像快速突击装甲集团,定武军则是整个帝国陆军的“重拳”。
虽然现在的帝国战车还小,但在皇帝的预想中,以后的定武军会侧重于重型战车。
更多的是解决以后其他国家的装甲集团。
征北军则不用过多装备重战车,以速度为第一优势,完成大规模突破、迂回!
配合帝国陆军其他步兵师,进行包围歼灭战。
皇帝带着皇后在草原“浪”的时候,辽造局和兵部达成了一笔庞大的订单。
别看辽造局“年轻”,属于帝国统一后才建立的军工部门。
但有了朝廷的大力支持,辽造局分配到了很多军工人才。
其中就有后世被誉为“帝国翅膀”的黄志乾。
27岁的他,在昭武十五年也就是今年,在“小蜜蜂”的基础上,设计建造了全金属单翼战斗机,并命名为“鸠鹗”。
昭武十五年式“鸠鹗”战斗机
“鸠鹗”机长7.25米,翼展9米,空重654公斤。
装备有185匹马力的冯天乾式发动机,该发动机是冯天式发动机的第二代。
“鸠鹗”最快速度176公里/小时,航程300公里,升限6000米。
该机首次采用“内嵌式”机枪,两挺气冷式重机枪并排安置在机头。
由于是下单翼,飞行员的上方视野完全没了阻挡,之前的“小蜜蜂”,因为双翼,飞行员的上方视野被阻挡了一半。
黄志乾成功造出试验机后,立马以辽造局的名义向兵部发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