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薛牧进宫见穆贵妃(新角色开启!必看)

她一直觉得杀皇帝,灭大庆,是这辈子的愿望。

至于儿女情长这种事,慕容黛不敢奢望。

更何况,天下的人都是负心汉。

她不想再走她娘的老路。

当年慕容黛的娘亲慕容锦为了帮助庆帝顺利登基,将光明教所有弟子派去南城门,围堵太子。

最终把那太子杀了后,才能让庆帝顺利继位。

想到这儿,慕容黛的拳头便不由得攥紧些。

是的,当那庆帝登基后,第一件事便以叛军同党的罪名加在慕容锦。

因为必须有人为杀太子这件事背锅。

当年的武林盟主慕容锦,也就是慕容黛的娘亲,被庆帝推了出去。

慕容黛当年年仅四岁。

她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娘亲在刑场时的场景。

所以她暗自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手刃了那皇城里的男人!

心情一激动后,慕容黛便呼吸加重了些。

最后她把《西厢记》放了下来,来到后院。

脱掉身上的衣服后,一步一步走进圣水池里,又接着修炼起来。

她要变强,变得更强。

慢慢地瓦解大庆朝那狗皇帝的左膀右臂。

其中神捕司的都指挥使陆江河就是慕容黛的眼中钉。

但他为人处事小心警惕,丝毫不露出破绽。

上一次丁老三去暗杀,都无功而返,还差点丢了性命。

慕容黛其实也没想过把希望寄托在薛牧身上。

只不过现在距离陆江河最近的人,也只有他了。

提到薛牧,慕容黛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胸口。

又想起了他那搞怪的“戏法”。

“幼稚.”

慕容黛吐槽着,但嘴角也再一次上扬起来.

“咚咚咚!”

五更天的时候,景阳楼的铜钟被敲响。

此刻,庆帝赵弘胤来到奉天殿。

坐在龙椅上的时候,一旁的太监便挥动着净鞭。

外面的群臣等人开始入殿。

三呼万岁的声音,在皇城里久久未能散去。

庆帝赵弘胤在这个月里第一次上朝。

他扶着额头,表情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太监冯禧这时开口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江左便迈出一步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启奏。”

赵弘胤看着江左,眉头更是皱了起来,但他还是摆摆手道:“江尚书,何事?”

“回禀陛下,北东三地有不同程度的蝗灾,灾民已经不计其数,救济的粮食越来越少,再这么下去,北东的民心恐怕会受影响啊”江左回答着。

赵弘胤听后,那眼睛微微眯起,他稍稍坐正些,反问道:“依江尚书所见,朕应该怎么做?”

“微臣认为皇宫以及各大臣的开支都过于铺张,应当减少后宫的开支用度以及限制大臣们的生活开销,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赈灾。”江左解释道。

这话一出,朝堂里炸开了锅。

“江尚书,你这.”

“你们户部负责财政,现在你们管不了了,拿我们开涮啊?!”

“是啊,这.”

不少大臣们私下都在纷纷讨论着。

但其实江左心里也很是忐忑。

因为这个建议,是长公主让他说的。

他不能不说啊!

此刻的他满头是汗,生怕惹到坐在龙椅上的赵弘胤。

但没想到赵弘胤却一直没开口,而是继续沉默着。

这时,大皇子赵霁迈前一步说道:“启禀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嗯,说。”赵弘胤微微点头。

“户部本就是管理我们整个大庆朝的财政、土地情况,我猜户部不到山穷水尽的这一步,江尚书是绝对不会出此下策,臣愿意携带家人,节省开支,把省出来的钱财用于救济。”赵霁回应着。

江左一听,他没想到这靖王殿下赵霁今天竟然赞同自己的观点。

要知道,往常他可是和自己水火不容,整日对着干的啊!

或许是大皇子的态度,让朝堂内的一些声音又少了一些。

但这时,二皇子康王殿下赵成乾却走了出来说道:“父皇,儿臣认为皇兄和江尚书说得对,现在北东三地灾害连连,而我们身处京都,无法感受这种饥寒交迫的情况,臣愿意捐出三分之一的家产,用于赈灾。”

这话一出。

全场哗然。

不少大臣们纷纷面面相觑。

他们的内心只有一句独白。

【卧槽!这老二是真勾八狠啊!】

【三分之一的家产!你是真敢啊!】

赵弘胤听着他们一个个的发言,并没有着急定论,反而问道:“众爱卿,还有谁有自己的看法么?或者是想想怎么化解这一次北东三地的危机。”

月台下的群臣们全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

这时,奉天殿门外的太监突然喊道:“长乐公主求见!”

赵弘胤一听,便笑了笑,随后示意着:“宣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