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享太庙乐章之二《钧天〔舞〕(乐)》

诗歌开篇“承天抚箓”,以一种磅礴的气势,点明了君主受命于天的神圣地位。在古代,“箓”被视为天命的象征,君主承接天命,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这一表述强化了君权神授的思想,使君主的统治具有了神圣的合法性。

“纂圣登皇”则描绘了君主继承圣业,登上皇位的庄重场景。“纂圣”意味着君主继承了先辈的智慧和品德,延续了圣明的统治传统;“登皇”则强调了君主登基这一重大事件的庄严性。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庄重、神圣的基调,仿佛奏响了一首宏大乐章的序曲,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敬畏与尊崇的世界。

颔联:治理清明,德行协天

遐清万宇,仰协三光

颔联“遐清万宇”描绘了君主治理下的广阔疆域一片清明安定的景象。“遐”表示遥远,“万宇”指代天下,表明君主的德政惠及四方,使国家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安宁与和谐。

“仰协三光”则将君主的德行与天地日月相提并论。在古代,三光代表着太阳、月亮和星辰,它们被视为天地间最神圣的存在。君主的德行能够与三光相协调,象征着君主的统治顺应天道,符合自然规律,也预示着国家将迎来繁荣昌盛的局面。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展现了君主的伟大和国家的昌盛。

颈联:德政致治,功道兼济

功成日用,道济时康

颈联“功成日用”强调了君主的功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体现在日常的治理之中。君主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解决民生问题,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稳步发展。这种默默耕耘、日积月累的功绩,更加彰显了君主的卓越才能和敬业精神。

“道济时康”突出了君主的道德风范对国家繁荣稳定的重要作用。在古代,道德被视为治国的根本,君主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为榜样,引导社会风气,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定昌盛。这两句诗高度赞美了君主的德政,体现了古人对贤明君主的向往和推崇。

第四联:祈愿基业,昌盛永传

璇图载永,宝历斯昌

第四联“璇图载永”表达了对国家基业长青的殷切期望。“璇图”象征着国家的命运和统治,“载永”表示希望国家的基业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不受时间的侵蚀。

“宝历斯昌”则寄托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祈愿。“宝历”指代国家的历法,也象征着国家的统治,“斯昌”表示国家将持续繁荣。这两句诗体现了唐代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繁荣稳定的坚定信念。

第五联:自然盛景,寓意繁荣

日月扬晖,烟云烂色

第五联“日月扬晖”描绘了太阳和月亮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在古代文化中,日月象征着光明、正义和繁荣,它们的光辉代表着国家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烟云烂色”则描绘了云烟绚丽多彩的景象。云烟在天空中飘荡,变幻出各种奇妙的色彩,给人以神秘而美好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国家的蓬勃生机。

第六联:祭祀庇佑,国家和谐

河岳修贡,神只效职

第六联“河岳修贡”描绘了国家对山川的祭祀活动。在古代,山川被视为神灵的居所,祭祀山川是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感恩。通过祭祀河岳,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尊重,同时也希望得到山川神灵的庇佑。

“神只效职”则表现了神灵对国家的庇佑和支持。在古人的观念中,神灵掌管着世间的一切,它们会根据人们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回报。当国家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时,神灵会感受到人们的诚意,从而尽职尽责地保佑国家的安宁与繁荣。这两句诗体现了国家的安定与和谐,以及人们对神灵庇佑的依赖。

第七联:圣君媲美,古今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