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享太庙乐章之四《景云舞》

颈联“舜惭大孝”和“尧推让王”运用历史典故,将君主的德行与古代圣王舜和尧相媲美。舜以孝行闻名天下,他对父母的孝顺和对兄弟的友爱,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尧则以禅让制,将帝位让给贤能的舜,展现了他的无私和高尚品德。

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高度赞美了君主的德行和功绩。君主的孝道超越了舜,他的胸怀和品德让尧也自愧不如。这不仅体现了对君主的崇敬与赞美,也暗示了君主的统治将开创一个比古代圣王时代更加辉煌的盛世。

第四联:盛赞功绩,突出君主地位

能事斯极,振古谁方

第四联“能事斯极”直接强调了君主的功绩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治理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振古谁方”则以反问的形式,突出了君主的功绩超越了古代的圣王。自古以来,还没有谁能够与君主的功绩相媲美,这进一步彰显了君主的崇高地位与影响力,将对君主的赞美推向了高潮。

第五联:描绘盛世,展现国家统一

文明履运,车书同轨

第五联“文明履运”描绘了国家在君主的统治下,文明昌盛,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唐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切都得益于君主的英明领导。

小主,

“车书同轨”原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统一车辙和文字的政策,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与和谐。这里借用这一典故,表现了唐代国家的高度统一,各地之间交流频繁,文化融合,社会秩序井然。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体现了国家的安定与和谐。

第六联:赞美国家,强调尽善尽美

巍巍赫赫,尽善尽美

第六联“巍巍赫赫”形象地描绘了国家的崇高与辉煌。“巍巍”形容高大雄伟,“赫赫”表示声名显赫,这两个词连用,突出了国家在当时的强大影响力和崇高地位。

“尽善尽美”则进一步表现了国家的完美与和谐。在君主的治理下,国家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极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生活,都呈现出一片繁荣和谐的景象。这两句诗再次强调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将国家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第七联:刻画祭祀,凸显庄重神圣

衢室凝旒,大庭端扆

第七联“衢室凝旒”描绘了祭祀场景的庄重与神圣。“衢室”是传说中舜帝听政的地方,这里代指祭祀的场所;“凝旒”指帝王冕冠前后悬垂的玉串,象征着帝王的威严。在祭祀时,君主身着盛装,头戴冕冠,神情庄重,体现了对祭祀的高度重视。

“大庭端扆”则表现了君主在祭祀大庭中的威严与尊贵。“大庭”指祭祀的大殿,“端扆”指君主坐在屏风前,接受众人的朝拜。这两句诗通过对祭祀场景和君主形象的刻画,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体现了祭祀的庄重与神圣。

第八联:强调责任,赞美君主功绩

释负之寄,事光复子

第八联“释负之寄”表达了君主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君主承担着治理国家、造福百姓的重任,他的决策和行动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事光复子”则表现了君主的功绩与德行。君主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光辉的业绩。这两句诗体现了对君主的赞美与期望,同时也强调了君主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九联:升华形象,彰显君主伟大

脱屣高天,登遐上玄

第九联“脱屣高天”描绘了君主超越世俗,登上高天的形象。“脱屣”意为脱掉鞋子,比喻把事情看得很轻,这里表示君主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登遐上玄”则表现了君主的崇高地位与影响力。“登遐”原指帝王去世,这里表示君主的精神和功绩如同登上了高远的天空,永垂不朽。这两句诗象征着君主的神圣与伟大,将君主的形象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十联:借景抒情,烘托国家繁荣

龙湖超忽,象野芊绵

第十联“龙湖超忽”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龙湖”可能是指传说中的龙居住的湖泊,象征着神秘和神圣;“超忽”形容湖水广阔无边,给人一种浩瀚缥缈的感觉。

“象野芊绵”则表现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象野”指代广袤的田野,“芊绵”形容草木茂盛,生机勃勃。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氛围,烘托出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第十一联:描绘祭祀,表达崇敬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