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夜里,老和尚让小行者带路:“送将军到那边后,你就立刻回来,千万别让人察觉到。” 当时,小行者领着时迁,离开了草庵,朝着深山之中的小路走去。他们穿越树林,翻过山岭,一路上攀爬藤葛,行走在数里长的山间小径和野坡之上。此时月色微明,天气有些昏暗。来到一处山岭,这里险峻异常,石壁高耸。远远望去,有一个小小的路口,岭岩上堆满了大石,被砌成高高的墙壁,将道路阻断,根本无法通行。小行者说:“将军,已经能看到关隘了,那堆着石块的墙壁那边就是。翻过那石壁,就有大路了。” 时迁说:“小行者,你回去吧,我已经知道路该怎么走了。” 小行者便转身回去了。
时迁施展起他飞檐走壁、跳篱越墙的高超本领,那些石壁对他来说,轻松便攀爬了过去。朝着东边前行时,只见林木之中,半边天都被映得通红。原来是卢先锋和朱武等人拔营起寨,一路上放火烧林,朝着关隘赶来。他们先派了三五百军人,在路上清理尸首,沿着山边放火开路,让敌军的埋伏军兵无处藏身。昱岭关上的小养由基庞万春,得知宋兵放火烧林开路,说道:“这是他们的进兵之法,想让我们的伏兵无法施展。我们只需牢牢守住此关,任他们有多大能耐,也别想过去!” 他望见宋兵渐渐靠近关下,便带着雷炯、计稷,一同来到关前守护。
却说时迁一步步悄悄摸到关上,爬上一棵大树的顶端,伏在枝叶茂密的地方。他看到庞万春、雷炯、计稷等人都手持弓箭、踏弩,埋伏在关前,只等宋兵到来。只见宋兵一路放着火冲了过来。中间林冲、呼延灼骑在马上,在关下大骂:“贼将,怎敢抗拒天兵!” 南军的庞万春等人正要放箭射击,却没料到,时迁早已在关上。时迁悄悄地从树上溜下来,转到关后,看到有两堆柴草。他立刻摸进柴草堆里,取出火刀、火石,点燃火种,把火炮放在柴堆上。他先用一些硫黄、焰硝点燃那边的草堆,接着又点燃了这边的柴堆。随后,他点燃火炮,带着火种,直接爬上关隘的屋脊。此时,两边柴草堆里的火同时燃烧起来,火炮发出震天动地的声响。关上的众将顿时大乱,士兵们大喊大叫,只顾四处奔逃,哪里还有心思迎敌。庞万春和两个副将急忙跑到关后救火,时迁就在屋脊上又放起炮来。火炮的威力巨大,震得关屋都摇晃起来,吓得南兵纷纷扔掉刀枪弓箭、衣袍铠甲,全都朝着关后逃窜。时迁在屋上大声喊道:“已经有一万宋兵先过关了,你们还不赶紧投降,免你们一死!” 庞万春听了,吓得魂飞魄散,只是跺脚。雷炯、计稷更是吓得呆若木鸡,动弹不得。林冲、呼延灼率先冲上山顶,很快就赶到了关顶。众将都争着抢在前面,一起追过关去三十多里,追上了南兵。孙立生擒了雷炯,魏定国活捉了计稷,唯独庞万春逃脱了。宋兵还擒获了大半南军士兵。至此,宋兵成功占领了昱岭关,在关上屯驻了人马。
卢先锋拿下昱岭关后,重重地奖赏了时迁。他下令将雷炯、计稷在关上剖腹取心,用来祭奠史进、石秀等六人,并收拾他们的尸骸,葬在关上。其余敌军的尸首,则全部火化。第二天,卢先锋与诸将披挂上马。一方面行文向张招讨申报收复昱岭关的消息;另一方面,率领军队继续前进,沿着山路追赶,顺利通过关隘,一直来到歙州城边安营扎寨。
原来,歙州的守御由皇叔大王方垕负责,他是方腊的亲叔叔。与他一同守城的,还有两位大将,他们都被封为文职,共同守护歙州。一位是尚书王寅,一位是侍郎高玉。他们统领着十数员战将,屯驻两万军队,坚守着歙州城。王尚书原本是本州山里的石匠出身,擅长使用一条钢枪,坐下骑着一匹名叫转山飞的好马。这匹马登山渡水,如履平地。高侍郎则是本州士人的后代,会使一条鞭枪。因为这两人颇通文墨,方腊便加封他们为文职官爵,掌管兵权之事。小养由基庞万春兵败回到歙州,径直来到行宫,向皇叔面奏道:“由于当地百姓泄密,引诱宋兵从小路偷越过关,导致我军士卒离散,难以抵挡。” 皇叔方垕听后勃然大怒,喝骂庞万春道:“这昱岭关是歙州最为要紧的屏障,如今被宋兵突破,他们早晚就会打到歙州,我们该如何迎敌?” 王尚书上奏道:“主上暂且息怒。自古道:非干征战罪,天赐不全功。如今殿下可暂且免去庞将军的罪责,让他立下军令状,保证必胜,然后派他领军先行出战,击退宋兵。如果不能取胜,就将两罪并罚。” 方垕觉得有理,便拨给他五千军马,让庞万春出城迎敌,并要求得胜后回来复命。有诗为证:
雷厉风飞兵似虎,翻江腾地马如龙。
宋江已得重关隘,僭窃何烦待战攻。
且说卢俊义度过昱岭关之后,催兵迅速赶到歙州城下。当日,他与诸将一起,从上下两个方向攻打歙州。城门打开,庞万春率领军队出城迎战。两军各自摆开阵势,庞万春出到阵前挑战。宋军队里欧鹏骑马而出,手持一根铁枪,与庞万春展开交战。两人交手不到五个回合,庞万春佯装败走,欧鹏一心想要立头功,纵马追赶。庞万春突然转过身,背对着欧鹏射出一箭。宋将欧鹏武艺高强,伸手便将箭接住。原来,欧鹏没想到庞万春会放连珠箭。欧鹏接住一箭后,放心大胆地继续追赶。这时,弓弦声响,庞万春又射出第二支箭,欧鹏躲避不及,中箭落马。城上的王尚书、高侍郎见庞万春射中欧鹏,使其落马,庞万春得胜,便率领城中军马,一同冲杀出来。宋军抵挡不住,大败而回,退回三十里下寨,安营扎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清点兵将时,混乱之中又折损了菜园子张青。孙二娘见丈夫战死,命令手下军人寻得尸首火化,痛哭了一场。卢先锋看到这种情况,心中烦闷,思考着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和朱武商议道:“今日进兵,又折损了两员大将,这可如何是好?” 朱武道:“输赢胜败,本就是兵家常事;生死交锋,也是人之常情。今日贼兵见我们退回军马,必定会自恃其能,料想他们今晚肯定会乘势来劫营。我们可以将军马和众将分调开,四下埋伏,在中军绑几只羊,如此这般安排。” 于是,朱武让呼延灼率领一支军队在左边埋伏,林冲率领一支军队在右边埋伏,单廷圭、魏定国率领一支军队在背后埋伏,其余偏将则分别埋伏在四散的小路里。朱武叮嘱,夜间贼兵来时,以中军火起为信号,四下里各自捉人。卢先锋将这些安排都布置妥当,众将各自前去守备。
且说南国王尚书、高侍郎二人颇有些谋略,他们与庞万春等人商议后,向皇叔方垕建议道:“今日宋兵败退,退到三十多里外屯驻。他们营寨空虚,军马必然疲惫。我们何不顺势去劫营,必定能大获全胜。” 方垕说:“你们众官仔细商议,可行就去做。” 高侍郎说:“我和庞将军领兵去劫营,尚书与殿下则要紧守城池。” 当夜,二将披挂上马,率领军兵出发。行军途中,马摘下銮铃,军士口中衔枚,悄无声息地疾行,来到宋军寨栅前。他们看到营门没有关闭,南兵不敢贸然进去。起初,还能听到清晰的更点声,可过了一会儿,更鼓便敲得杂乱无章。高侍郎勒住马说:“不能进去。” 庞万春问道:“相公为何不进兵?” 高侍郎回答:“听他们营里更点混乱,其中必然有诈。” 庞万春说:“相公错了。今日他们兵败胆寒,肯定疲惫不堪,睡梦中打更,哪里能敲得清楚,所以才会混乱。相公何必多疑,只管杀进去就是。” 高侍郎说:“你说得也有道理。” 当下,他们催促军兵劫营,众人手持大刀阔斧,杀进营中。
二将进入寨门,一直冲到中军,却一个军将都没看到,只见柳树上绑着几只羊,羊蹄上拴着鼓槌,敲打着鼓,所以更点才会混乱。两将意识到劫了个空寨,心中顿时慌乱起来,急忙大喊:“中计了!” 转身便往外跑。此时,中军内突然火起。只见山头上炮声响起,又燃起大火,四下里伏兵纷纷杀出,一起围拢过来。两将冲开寨门拼命逃窜,正好迎面遇上呼延灼。呼延灼大喝:“贼将,还不快快下马受降,饶你不死!” 高侍郎心慌意乱,只想脱身,无心恋战。呼延灼赶上前去,双手挥动双鞭,重重地打在高侍郎头上,打碎了他半个天灵盖。庞万春则拼命冲破重围,得以逃脱性命。他正拼命逃跑时,没料到汤隆埋伏在路边,汤隆用钩镰枪一钩,将庞万春的马脚拖倒,把他活捉了。众将早已在山路里追杀南兵。到了天明,众人都回到寨中,卢先锋早已坐在中军帐内,随即对众人进行赏赐,这且按下不表。有诗为证:
贼寇乘虚夜劫营,岂知埋伏有强兵。
中军炮响神威振,混杀南军满歙城。
卢先锋下令清点本部将佐时,发现丁得孙在山路草丛中被毒蛇咬了脚,毒气侵入腹中,不幸身亡。卢先锋下令将庞万春剖腹剜心,用来祭奠欧鹏以及史进等人,并将庞万春的首级解送到张招讨的军中。第二天,卢先锋与诸将再次进兵到歙州城下,只见城门大开,城上没有旌旗飘扬,城楼上也不见军士。单廷圭、魏定国两人一心想要夺取头功,率领军队便杀进城去。后面中军的卢先锋赶到时,不禁叫苦,那二将已经冲进城门了。原来,王尚书见劫营的人马失利,便假装弃城而逃,在城门里挖了陷坑。单廷圭、魏定国二人勇猛有余,却少了些谋略,毫无防备地率先冲了进去,没想到连人带马都陷入了坑里。陷坑两边埋伏着长枪手和弓箭军士,他们一起上前,将两人戳杀,单廷圭和魏定国就这样死在了坑中。可怜圣水将军单廷圭和神火将军魏定国,今日竟命丧于土坑之中!卢先锋又见折损了两员大将,心中愤怒不已,急忙下令前部军兵,每人兜着土块进城,一面填平陷坑,一面与敌军激战。宋兵奋勇厮杀,将南兵人马杀倒,都填在了坑中。当下,卢先锋一马当先,跃马杀入城中,正好遇上皇叔方垕。两人交马只一回合,卢俊义因心中愤怒,施展平生威风,挥动朴刀,将方垕斩于马下。城中的军马打开城西门,突围而逃。宋兵众将齐心协力,向前剿捕南兵。
话说王尚书在败逃途中,恰好撞上李云,两人二话不说,当即展开厮杀。王尚书端起长枪,催马向前,而李云则徒步迎战。王尚书枪锋凌厉,战马飞驰,眨眼间便将李云撞倒在地。石勇见李云被冲翻,心急如焚,立刻冲上前去,想要救援。然而,王尚书手中的长枪犹如灵蛇出洞,神出鬼没,石勇哪里抵挡得住。两人交手几个回合后,王尚书瞅准时机,一枪刺出,结果了石勇的性命,石勇当场身亡。
小主,
此时,城里孙立、黄信、邹渊、邹润四位将领及时赶到,拦住王尚书厮杀。王寅毫无惧色,奋勇抵抗四位战将的围攻。激战正酣时,林冲也赶了过来。林冲可是沙场猛将,这一下,王寅就算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抵挡五员虎将的合力攻击。众人一拥而上,乱枪将王寅戳杀。可怜南国尚书王寅,空有一身本领,今日却壮志难酬。五位将领砍下王寅的首级,飞马献给卢先锋。
卢俊义此时已在歙州城内的行宫安顿下来,安抚好百姓,张贴安民告示后,便将军马驻扎在城里。同时,他派人带着捷报去呈给张招讨,并修书一封,将消息传达给宋先锋,告知己方已进兵至此。
且说宋江等人率领的兵将在睦州屯驻,等待各路军马集齐,一同进攻贼人的巢穴。收到卢俊义的书信,得知歙州已被收复,军马已在城中驻扎,正等待进军,共同夺取贼巢。然而,宋江又听闻折损了史进、石秀、陈达、杨春、李忠、薛永、欧鹏、张青、丁得孙、单廷圭、魏定国、李云、石勇这一十三员将佐,心中悲痛万分,哀伤不已。
军师吴用劝慰道:“生死有命,皆是天数。主将不必过于伤心,伤了自己的身体,还是要以国家大事为重。” 宋江道:“道理虽如此,可怎能不让人伤感。想当初石碣天文上记载的一百零八人,谁能料到如今竟渐渐凋零,痛失这么多手足兄弟。” 吴用见宋江如此烦恼,又劝道:“可回书给卢先锋,约定日期,起兵攻打清溪县。”
暂且不说宋江给卢俊义回书约定进兵之事。且说方腊在清溪帮源洞中大设朝堂,与文武百官商议应对宋江用兵之策。这时,西州战败的残军回来禀报:“歙州已经沦陷,皇叔、尚书、侍郎都已阵亡。如今宋兵分两路杀来,攻打清溪。” 方腊听后大惊失色,立刻召集两班大臣商议对策。
方腊说道:“你们各位爱卿,都受了官爵,共同占据州郡城池,享受荣华富贵。岂料如今宋江的军马如狂风席卷而来,州城纷纷沦陷,如今只剩下清溪大内。现在听说宋兵分两路杀来,我们该如何迎敌?” 左丞相娄敏中出班启奏道:“如今宋兵已经逼近神州内苑,宫廷恐怕也难以保全。无奈我军兵微将寡,陛下若不御驾亲征,恐怕兵将们不肯尽心竭力向前杀敌。” 方腊道:“爱卿所言极是。”
随即,方腊传下圣旨:“命三省六部、御史台官、枢密院、都督府护驾,二营金吾、龙虎,以及大小官僚,都跟随寡人御驾亲征,与宋江决一死战。” 娄丞相又奏道:“派哪位将帅担任前部先锋合适呢?” 方腊道:“任命殿前金吾上将军、内外诸军都招讨皇侄方杰为正先锋,马步亲军都太尉、骠骑上将军杜微为副先锋,率领帮源洞大内护驾御林军一万五千人,战将三十余员,先行进发。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招军出征。”
原来,方杰是方腊的亲侄儿,正是歙州皇叔方垕的长孙。他听闻宋兵卢先锋杀了自己的祖父,正一心想要报仇,所以主动请缨担任前部先锋。方杰平日里勤奋习武,擅长使用一条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而杜微原本是歙州山中的铁匠,擅长打造军器,也是方腊的心腹之人,他能使用六口飞刀,且擅长步战。方腊又另外下了一道圣旨,派御林护驾都教师贺从龙,调拨一万御林军,总督兵马,去抵挡歙州卢俊义的军马。有诗为证:
八郡山川已败倾,便驰黄屋特亲征。
宋江兵势无人敌,国破身亡是此行。
且不说方腊调兵遣将,分两处迎敌。先说宋江大队军马拔营起程,水陆并进,离开睦州,朝着清溪县进发。水军头领李俊等人,率领水军船只,沿着溪滩向上游行驶。
吴用与宋江并马而行,两人一边走一边商议。吴用说道:“此次前去攻打清溪帮源,恐怕贼首方腊察觉到风声,逃窜到深山旷野之中,到时候就难以擒获了。若想生擒方腊,押解到京师,面见天子,必须里应外合,还要有人认得方腊本人,才能将他擒获,同时也得知道方腊的行踪,不能让他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