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行者见龙王说得在理,只好让老龙回海。他跳出罡斗,把龙王的话详细地告诉了唐僧。唐僧说:“既然如此,你就去天宫求旨,千万别撒谎。” 行者于是吩咐八戒、沙僧:“好好保护师父,我上天宫去了。” 好一个大圣,说走就走,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郡侯吓得胆战心惊,问道:“孙老爷去哪儿了?” 八戒笑着说:“驾着云上天宫去了。” 郡侯十分恭敬,马上传出消息,让满城大街小巷,无论是公卿士庶,还是军民百姓,家家供奉龙王牌位,门前设置清水缸,缸里插上杨柳枝,供奉香火,拜天祈福,暂且不表。

再说行者一个筋斗云,径直来到西天门外,早看见护国天王带着天丁、力士上前迎接,问道:“大圣,取经的事情完成了吗?” 行者说:“也差不多了。如今走到天竺国界,有一个外郡,叫凤仙郡。那里已经三年没下雨了,百姓生活十分艰苦。老孙想召唤雨水拯救他们,把龙王叫到那里,可他说没有玉帝旨意,不敢私自降雨。所以我特地来朝见玉帝请旨。” 天王说:“那边恐怕是不该下雨。我以前听说过,那郡侯撒野,冒犯了天地,上帝降罪,立了米山、面山、黄金大锁,只有等这三件事有了结果,才该下雨。” 行者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一心要见玉帝。天王不敢阻拦,让他进去了。行者径直来到通明殿外,又遇到四大天师,天师们问道:“大圣来这里有什么事?” 行者说:“因为保护唐僧,走到天竺国界的凤仙郡,那里没有雨,郡侯召集法师祈雨。老孙把龙王叫来了,本想让他降雨,可他说没有玉帝旨意,不敢擅自行动,所以我来求旨,解救百姓的困苦。” 四大天师说:“那地方不该下雨。” 行者笑着说:“该下不该下,麻烦你们帮我奏明玉帝,看看老孙的面子如何。” 葛仙翁说:“俗话说:‘苍蝇包网儿,好大的脸皮!’” 许旌阳说:“别乱说了,先带他进去吧。” 丘弘济、张道龄与葛、许四位真人带着行者来到灵霄殿下,启奏道:“万岁,孙悟空走到天竺国凤仙郡,想要求雨,特来请旨。” 玉帝说:“那郡侯在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巡监察万天,遨游三界,驾临他处时,见那上官正不仁道,把斋天的素供推倒喂狗,还口出秽言,犯下冒犯之罪。朕当即立下三件事,放在披香殿内。你们带孙悟空去看看。如果这三件事有了结果,就降旨让他降雨;如果没有,就别管闲事。”

四天师马上带着行者来到披香殿,只见有一座米山,大约有十丈高;一座面山,大约有二十丈高。米山旁边有一只拳头大小的鸡,正一下紧、一下慢地啄着米吃;面山旁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正一长一短地舔着面吃。左边挂着一座铁架子,架子上挂着一把金锁,大约有一尺三四寸长,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正燎烤着锁梃。行者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回头问天师:“这是什么意思?” 天师说:“那郡侯触犯了上天,玉帝立下这三件事,只有等鸡把米啄完,狗把面舔完,灯把锁梃燎断,才该下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行者听了,大惊失色,不敢再启奏,走出殿来,满脸羞愧。四大天师笑着说:“大圣不必烦恼,这事只有行善才能化解。只要有一念善慈之心,惊动上天,那米山、面山马上就会倒下,锁梃马上就会断开。你去劝那郡侯向善,福气自然就来了。” 行者听了,也不上灵霄殿向玉帝告辞,径直来到下界,回到凡间。不一会儿,来到西天门,又见到护国天王。天王问:“请旨结果如何?” 行者把米山、面山、金锁的事情说了一遍,说:“果然像你说的,玉帝不肯传旨。刚才天师送我出来,让我劝那郡侯向善,这就是福气的根源。” 于是相互道别,行者驾云降落到下界。

郡侯和三藏、八戒、沙僧以及大小官员等人簇拥过来,纷纷询问情况。行者对着郡侯大声喝斥道:“就因为你这家伙在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冒犯了天地,才致使百姓遭受苦难,如今上天不肯降雨!” 郡侯吓得赶紧跪在地上,问道:“老师,您怎么知道三年前的事?” 行者说:“你把斋天的素供怎么就推倒喂狗了?老老实实说来!” 郡侯不敢隐瞒,说道:“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我在衙门内举行斋天仪式,准备进献供品,可妻子不贤惠,跟我恶语相向,当时我一时气愤,失去理智,推倒了供桌,泼洒了素馔,确实叫狗来把供品吃了。这两年我一直把这事记在心里,心神恍惚,却不知该如何补救。没想到是冒犯了上天,给百姓带来灾祸。如今遇到老师降临,恳请您明示,上界到底是怎么安排的。” 行者说:“那天正好是玉皇大帝下凡巡查的日子。他看到你把斋供喂狗,还口出秽言,玉帝当即立下三件事惩戒你。” 八戒问道:“哥,是哪三件事?” 行者说:“在披香殿立了一座米山,大概有十丈高;还有一座面山,大约二十丈高。米山旁有一只拳头大的小鸡,一下紧、一下慢地啄着米吃;面山旁有一只金毛哈巴狗,一长一短地舔着面吃。左边还有一座铁架子,架子上挂着一把黄金大锁,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燎烤着锁梃。只有等鸡把米啄完,狗把面舔完,灯把锁梃燎断,这里才该下雨。” 八戒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的!哥,你要是带我去,我变出法身,一顿就能把米面都吃光,弄断锁梃,保证能下雨。” 行者说:“呆子,别胡说!这是上天定下的计策,你怎么能破坏?” 三藏说:“照这么说,该怎么办才好?” 行者说:“不难!我临走时,四天师跟我说,只要一心向善就能化解。” 郡侯立刻伏地叩拜,哀求道:“只要老师肯指教,下官一定一一照办,一心向善。” 行者说:“你要是真心悔过,从今往后就赶紧念佛诵经,我还能帮你想想办法;你要是还像从前一样不知悔改,我也没办法,不久之后上天就会降罪,你的性命都难以保全。”

郡侯连连磕头礼拜,发誓从此一心向善。当下便召集本地的僧道,举办道场,各自撰写文书,向上天申奏。郡侯带领众人拈香瞻拜,答谢天地,反省自责。三藏也为他们念经祈福。与此同时,又派人飞速传报,让城里城外的家家户户,不论男女老少,都要烧香念佛。从这时起,一片向善之声在耳边响起。行者这才面露欢喜,对八戒、沙僧说:“你们俩好好护持师父,老孙再去一趟。” 八戒问:“哥哥,又要去哪儿?” 行者说:“这郡侯听了老孙的话,果然愿意受教,心怀善念,诚心念佛。我这次去再奏明玉帝,求些雨来。” 沙僧说:“哥哥既然要去,就别耽搁了,我们还得赶路呢,一定要求得一场雨,也算成就我们的功德。”

好一个大圣,再次驾起云头,一直来到天门外,又遇到了护国天王。天王问:“你今天又来做什么?” 行者说:“那郡侯已经一心向善了。” 天王听了也很高兴。正说着,只见直符使者捧着道家文书和僧家关牒,来到天门外准备传递。直符使者看到行者,施了一礼说:“这可都是大圣劝善的功劳。” 行者问:“你要把这些文牒送到哪儿去?” 直符使者说:“直接送到通明殿上,交给天师,再转呈给玉皇大天尊。” 行者说:“这样的话,你先走,我随后就到。” 直符使者便进了天门。护国天王说:“大圣,不用去见玉帝了。你直接去九天应元府,借调一些雷神,让他们去那儿打雷闪电,马上就能下雨了。”

行者果真听从了天王的建议,进入天门,没有去灵霄殿请求旨意,而是转身前往九天应元府。只见雷门使者、纠录典者、廉访典者都迎了上来,施礼问道:“大圣怎么来了?” 行者说:“有事要见天尊。” 三位使者随即进去通报。天尊立刻走下九凤丹霞之扆,整理好衣衫出来迎接。相互行礼之后,行者说:“有一事特来相求。” 天尊问:“什么事?” 行者说:“我因为保护唐僧,到了凤仙郡,看到那里干旱得厉害,已经答应帮他们求雨,所以特来向贵部借调几位官将去那儿打雷。” 天尊说:“我知道那郡侯冒犯了上天,玉帝立下三件事,不知道该不该下雨。” 行者笑着说:“我昨天已经去见玉帝请旨了。玉帝让天师带我去披香殿看那三件事,分别是米山、面山和金锁。只有这三件事有了结果,才会传旨降雨。我正发愁这三件事难以完成,天师让我劝化郡侯等人一心向善,说‘人有善念,天必从之’。也许这样能让上天回心转意,解除灾难。如今郡侯他们已经心生善念,到处都是向善的声音。刚才直符使者已经把他们改过从善的文牒呈奏给玉帝了。老孙特地来到尊府,请求借调雷部官将帮忙。” 天尊说:“既然如此,我派邓、辛、张、陶四位元帅,带领闪电娘子,随大圣下凡去凤仙郡打雷。”

小主,

四位元帅和大圣没过多久就来到了凤仙郡上空,立刻在半空中施展法术。只听见 “呼噜噜” 的雷声响起,又看到 “淅沥沥” 的闪电划过。真可谓:

闪电如紫金蛇般耀眼,雷声震得万物惊醒。火光闪耀,霹雳声震得山洞崩塌。闪电照亮满天,雷声震撼大地。一道红光闪过,大地萌发生机,万里江山都为之撼动。

凤仙郡城里城外,大小官员和军民百姓,整整三年都没听到过雷电声。如今看到有雷声闪电,全都一齐跪下,头顶着香炉,有的人手里还拿着柳枝,嘴里都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声声善念,果然惊动了上天。正如古诗所说: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暂且不说孙大圣指挥雷将在凤仙郡打雷闪电,让百姓一心向善。再说上界的直符使者,把僧道两家的文牒送到通明殿,四天师转奏到灵霄殿。玉帝看了说:“这些人既然有了善念,看看那三件事怎么样了。” 正说着,忽然有披香殿的看管将官前来奏报:“所立的米面山都倒了,转眼间米面都没了,锁梃也断了。” 还没等奏报完,又有当驾天官带着凤仙郡的土地、城隍、社令等神只一起来拜奏:“本郡郡主和满城大小百姓,没有一家一人不归依善果,礼佛敬天。恳请玉帝慈悲,普降甘霖,救济百姓。” 玉帝听了十分高兴,立刻传旨:“让风部、云部、雨部,各遵号令,前往下方,按照凤仙郡的地界,就在今日此时,打雷布云,降雨三尺零四十二点。” 四位天师领了旨意,传达给各部,各部立刻随时下凡,各自施展神威,齐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