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齐鲁两国国君齐聚坛下,相互作揖礼让后,一同登上盟坛。齐国由晏婴担任相国,鲁国则是孔子担任相礼。两位相国相互行礼后,各自跟随自己的国君,登上盟坛行交拜之礼。他们追叙太公与周公的友好情谊,相互赠送玉帛等礼物,完成酬献之礼后,齐景公说道:“寡人准备了四方的乐舞,希望能与君侯一同观赏。” 于是传令,先让莱人上前,演奏他们本土的音乐。顿时,坛下鼓声大作,三百名莱夷人,手持旍旄、羽袚、矛戟、剑楯等器具,蜂拥而至,口中呼哨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他们走到台阶一半的时候,鲁定公脸色大变。而孔子却毫无惧色,快步走到齐景公面前,举起衣袖说道:“我们两国国君举行友好会盟,本应遵循中原的礼仪,怎么能用夷狄的乐舞呢?请下令有关官员让他们退下。” 晏子并不知晓黎弥的阴谋,也向齐景公进奏道:“孔先生所说,乃是正礼。” 齐景公深感惭愧,急忙挥手让莱夷人退下。
黎弥埋伏在坛下,就等着莱夷人动手,然后一起发难。可看到齐侯把莱夷人打发了回去,心中十分恼怒,于是叫来本国的优人,吩咐道:“筵席中间,等我召你们奏乐时,要演唱《敝笱》这首诗,尽情地戏谑,要是能让鲁国的君臣或是发笑,或是发怒,我这里有重赏。” 原来,那首诗讲述的是文姜淫乱的故事,黎弥想用它来羞辱鲁国。黎弥登上台阶,向齐侯奏请道:“请演奏宫中的乐舞,为两国国君祝寿。” 齐景公说:“宫中的乐舞,不是夷狄之乐,可以速速演奏。” 黎弥传达齐侯的命令,二十多个倡优和侏儒,穿着奇装异服,涂脂抹粉,男扮女装,分成两队,簇拥到鲁侯面前,又跳又舞,口中唱的都是些淫词艳曲,边唱边笑。
孔子按着佩剑,怒目而视,盯着齐景公奏道:“用匹夫的戏耍来对待诸侯,罪当处死!请齐国的司马依法行刑!” 齐景公没有回应。优人们依旧嬉笑不止。孔子说:“两国既然已经通好,就如同兄弟一般,鲁国的司马,也就是齐国的司马。” 于是,他举起衣袖向下一挥,大声呼喊:“申句须、乐颀在哪里?” 两位将领迅速飞奔上坛,在男女两队中,各自抓住领班的一人,当场斩首,其他人吓得纷纷逃窜。齐景公心中惊恐不已。鲁定公随即起身。黎弥原本还想在坛下拦截鲁侯,一来见识到孔子有这般手段,二来看到申句须和乐颀两位将领如此英勇,三来打探到十里之外就有鲁国军队驻扎,便缩了缩脖子,不敢行动,只得退下。
小主,
会盟结束后,齐景公回到营帐,召来黎弥责备道:“孔先生辅佐他的国君,所做的都是符合古人之道的事,你却偏偏让寡人陷入夷狄的粗俗之举中。寡人原本想要修好,如今反而结仇了。” 黎弥惶恐地谢罪,一句话也不敢反驳。晏子进言道:“我听说‘小人知道自己的过错,会用言辞来谢罪;君子知道自己的过错,会用实际行动来谢罪。’如今鲁国的汶阳有三处田地,一处叫讙,是阳虎献上的不义之物;一处叫郓,是当年我们夺取后用来安置鲁昭公的;还有一处叫龟阴,是先君顷公时借助晋国的力量从鲁国索要过来的。这三处原本都是鲁国的土地,在先君桓公的时候,曹沫在盟坛上劫持齐桓公,唯独要回了这片田地。田地不归还给鲁国,鲁国人心有不甘。主公可以趁这个机会,把这三处田地归还给鲁国以谢罪,鲁国的君臣必定欢喜,这样齐鲁两国的交情也就稳固了。” 齐景公听后十分高兴,立即派晏子把三处田地归还给鲁国。(这是周敬王二十四年发生的事情。)史臣写诗赞道:“纷然鼓噪起莱戈,无奈坛前片语何?知礼之人偏有勇,三田买得两君和。” 还有一首诗专门称赞齐景公能够虚心谢过,所以才是贤明的君主,几乎再次称霸。诗中写道:“盟坛失计听黎弥,臣谏君从两得之;不惜三田称谢过,显名千古播华夷。”
这汶阳田原本是当年鲁僖公赏赐给季友的,如今名义上归鲁国所有,实际上却归季氏。因此,季斯心中感激孔子,特地在龟阴修筑了一座城,名为谢城,以此来表彰孔子的功劳。季斯还向鲁定公进言,将孔子提升为大司寇之职。
当时,齐国的南部边境突然飞来一只大鸟,大约三尺长,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脖颈,长长的嘴巴,只有一只脚。它拍打着双翼在田间飞舞,乡下人想要驱赶它,却怎么也赶不走,它朝着北方飞走了。季斯听说有这样一只怪鸟,便去询问孔子。孔子说:“这种鸟名叫‘商羊’,生长在北海之滨。一旦天降大雨,商羊就会起舞,它出现的地方,必定会有暴雨成灾。齐鲁两国接壤,不可不提前做好防备。” 季斯预先告诫汶上的百姓,让他们修筑堤坝,修缮房屋。不出三天,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滥,鲁国百姓因为早有防备,所以没有遭受灾祸。这件事传到齐国,齐景公越发觉得孔子如神人一般。从此,孔子博学的名声传遍天下,人们都称他为 “圣人”。有诗为证:“五典三坟漫究详,谁知萍实辨商羊?多能将圣由天纵,嬴得芳名四海扬。”
季斯到孔子的门下寻访人才,孔子推荐仲由和冉求,说他们可以从政,季氏便把二人都任用为家臣。有一天,季斯问孔子:“阳虎虽然离开了,但公山不狃又起来作乱,该如何制服他呢?” 孔子说:“要制服他,首先要明确礼制。古时候,臣子不能私藏兵器,大夫不能拥有百雉高的城墙,所以邑宰没有凭借之物来作乱。你为什么不拆毁那些城墙,撤去他们的军备呢?这样上下相安,可以长久太平。” 季斯认为孔子说得很对,便转告给孟孙和叔孙两家。孟孙无忌说:“如果对国家有利,我怎会顾惜自己的私利呢?”
当时,少正卯嫉妒孔子师徒得到重用,想要破坏他们的计划,便让叔孙辄秘密送信给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想要据城叛乱。他知道孔子一向深受鲁国人敬重,也想借助孔子的力量,于是送上丰厚的礼物,并附上书信说:“鲁国自从三桓专权以来,国君势弱,臣子势强,人心积怨已久。我虽然是季氏的邑宰,但实际上仰慕大义,愿意把费邑归还给国君,做国君的臣子,辅佐国君铲除强暴之人,让鲁国恢复到周公时代的旧貌。夫子倘若应允,希望能屈尊驾临费邑,当面商议此事。薄礼一份,权当路上的犒劳,还望夫子不要嫌弃。”
孔子对鲁定公说:“公山不狃如果叛乱,免不了要动用兵力。我愿意轻装前往,劝说他回心转意,改过自新,怎么样?” 鲁定公说:“国家事务繁多,全靠夫子主持大局,怎么能离开寡人的身边呢?” 于是,孔子拒绝了公山不狃的礼物和书信。公山不狃见孔子不来,便约合成邑宰公敛阳、郈邑宰公若藐,打算同时起兵造反。公敛阳和公若藐都没有听从他的安排。
再说郈邑的马正侯犯,勇力过人,善于射箭,深受郈邑百姓敬畏,一直有谋逆之心。他便指使养马的人刺杀了公若藐,自己自立为郈邑宰,发动郈邑的民众登上城墙,准备抗拒命令。叔孙州仇听说郈邑叛乱,便去告诉孟孙无忌。孟孙无忌说:“我助你一臂之力,一定共同消灭这个叛逆之徒。” 于是,孟孙和叔孙两家联合出兵讨伐,包围了郈城。侯犯全力抵抗,攻城的士兵死伤众多,始终无法取胜。孟孙无忌让叔孙州仇向齐国求援。
当时,叔孙氏的家臣驷赤在郈城之中,假装归附侯犯,侯犯对他十分亲信。驷赤对侯犯说:“叔孙氏已经派使者前往齐国请求援兵了。齐鲁两国合兵,我们可抵挡不住。你为什么不把郈邑归降齐国呢?齐国表面上亲近鲁国,实际上却忌惮鲁国。得到郈邑就可以威胁鲁国,齐国必定十分高兴,还会用其他的土地加倍来酬谢你。总之,能得到土地,又可以摆脱危险,转危为安,这有什么不好呢?” 侯犯说:“这个计策很好!” 随即派人向齐国请求归降,献上郈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