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子见那二人走上楼来,连忙起身热情招呼。徐鸣皋等人也跟着站起来,邀请他们一同入座,并让店小二添上碗筷。飞云子好奇地问道:“你们俩是在哪儿碰上的?”和尚笑着回答:“纯属偶然,路上巧遇。”随即询问徐鸣皋的姓名。飞云子赶忙介绍道:“这位就是我七弟的得意门生,扬州赫赫有名的‘赛孟尝’徐鸣皋,是当今响当当的豪杰!”二人听闻,面露惊喜,说道:“久仰大名,今日有幸得见!”
飞云子又指着和尚向徐鸣皋介绍:“这位道号一尘子,是我们师兄弟中的二哥。”接着指向年轻书生:“这位叫默存子,排行老五。”徐鸣皋恭敬地说:“能与二位师伯相见,真是弟子的荣幸!等看过擂台,还请各位师伯到寒舍小住几日。”一尘子、默存子和飞云子齐声推辞:“不必客气,我们早已习惯独来独往,此次相聚后便各奔东西,不喜长期聚在一起。”
于是,六人开怀畅饮,谈天说地,一直喝到夕阳西下。酒席散后,徐鸣皋询问他们的住宿地点,以便日后拜访。飞云子摆摆手:“我们行踪不定,走到哪儿住到哪儿。明日我们自会到船上找你,就不劳你费心跑一趟了。”徐鸣皋等人只好与他们道别,返回停泊在城外的船只。
第二天,徐鸣皋、徐庆和罗季芳再次进城,直奔玄都观。此时,街上的人比昨日更多,挤得水泄不通。走进玄都观,一座高大的擂台映入眼帘。擂台足有一丈二尺高,台面宽阔,直径五六丈。左侧有个小副台,摆放着桌椅文案,显然是供参赛者登记报名的地方;右侧则是装饰华丽的看台,张灯结彩。擂台中央矗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上面飘扬着一面黄旗,“奉旨设立擂台”六个大字在风中猎猎作响。台上还张贴着长洲、吴县两县的告示。
擂台中央的立柱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着“拳打九州豪杰,脚踢四海英雄”,横批匾额上“天子重英豪”五个大字苍劲有力。擂台内侧的架子上,摆放着两大盘金光闪闪的金银和两大盘色彩鲜艳的绸缎,显然是给获胜者的奖赏。台下早已围满了人,大家摩肩接踵,踮着脚尖,满心期待着擂台赛开始。
没过多久,副台上响起了刺耳的号筒声,紧接着三声炮响,锣鼓齐鸣。四名侍卫簇拥着擂主登上擂台,看台上的监官也已就位。徐鸣皋抬头一看,心中一惊,原来监擂的竟是宁王。他深知宁王心怀不轨,表面上奏请皇帝设立擂台选拔人才,实则是想借此机会招揽心腹,扩充势力。
擂主名叫严正芳,曾是朝廷头等侍卫,年轻时便威名远扬:在山中能徒手打死猛虎,在水里可斩杀蛟龙;随皇帝狩猎时,还曾赤手空拳搏杀凶猛的人熊。京城虎牢关的猛虎逃脱时,全城大乱,众多武官侍卫四处追捕,严正芳正巧碰上。老虎张牙舞爪扑来,他迅速下蹲,待老虎从头顶跃过时,一把抓住虎尾,猛地一甩,竟将老虎摔得血肉模糊。宁王听闻他的神勇,想尽办法将他招至麾下,还给他改名为严虎,当作心腹重用。此次,宁王保举他担任擂台台主,暗中授意他借此机会网罗江湖豪杰,铲除异己。
严虎缓步走到擂台中央,向台下众人拱手行礼,大声通报自己的姓名,接着说起打擂的规矩:“这擂台是奉皇上旨意设立,只为选拔天下英才。无论军民,只要能在台上胜过我,金银绸缎任拿,还能谋个一官半职;要是没本事,就别上来白白送命!”这些话不过是老生常谈,台下众人却听得津津有味。
此时,台下早已聚集了众多来自各地的英雄豪杰,其中不乏身怀绝技的剑客侠士。一尘子、默存子和飞云子也混在人群中,他们对擂台的金银赏赐和功名爵位毫无兴趣,纯粹是想看看天下英雄的身手。
或许有人会疑惑,既然他们不图名利,为何又在闹市中挂出“飞云子”的招牌为人相面?其实,飞云子早就料到师兄弟们可能会来观看擂台赛,特意用自己的别号挂牌,就是为了方便大家相认。否则,苏州城人山人海,即便同在一处,也未必能碰上。而且,剑客和侠客有所不同:像一枝梅、徐鸣皋、徐庆等人,虽本领有高有低,但都是重情重义、锄强扶弱的侠客;而飞云子他们七人,则是不慕名利的剑客,虽然行事风格各异,但与侠客一样心怀正义,这也是“剑侠”一词的由来。据说,侠客若能修炼得道,便可成为剑仙。这部书专门记载剑侠们的传奇故事,当时江湖上有“七子十三生”的说法,“七子”指的就是飞云子等七人,“十三生”则包括云阳生、独孤生、卧云生等十三人,他们结为好友,一同游历天下,他们的故事,后文自有详细交代。
严虎说完开场白,便在台上展示了一套拳法,招式刚劲有力,虎虎生风,台下观众齐声喝彩。不得不说,严虎确实有真本事,只可惜他心性不正,才会投靠宁王。自从进了宁王府,他仗着宁王的权势,加上自身武艺高强,越发目中无人,行事骄横。如今担任擂台台主,更是在台上趾高气扬,大放厥词。然而,台下虽然人山人海,却无人敢上台挑战。徐鸣皋三人等了半天,直到太阳西斜,始终不见有人登台,满心失望,只能随着人群散去,回船休息。
小主,
第二天,他们再次来到擂台。这一回,倒是有几个人上台挑战,但都是些寻常角色,没几个回合就被严虎打下台,摔得鼻青脸肿。这一幕激怒了一位姑苏本地的英雄——金耀。金耀出身忠良世家,为人豪爽仗义,是苏州城里有名的乐善好施的公子,还是新科武举人。他见严虎如此嚣张,气得怒发冲冠,纵身跳上擂台,在副台登记了姓名,便与严虎展开较量。
两人在台上你来我往,拳打脚踢,激战二十多个回合。无奈严虎拳法精妙,金耀渐渐招架不住。严虎故意露出破绽,金耀一拳打空,严虎趁机转身,两根手指如闪电般点向他的双眼,使出“双龙取珠”的狠招。金耀躲避不及,眼睛被严虎生生挖出,惨叫一声,跌下擂台。台下众人见状,一片哗然,纷纷指责严虎下手太狠,不该将人致残。金耀的同窗举人个个义愤填膺,要为他讨回公道,家人也赶忙上前扶起受伤的金耀,送他回家。
严虎的恶行彻底激怒了台下的一位老者——常熟最有名的教头方三爷,也是金耀的师父。方三爷怒不可遏,跳上擂台,登记姓名后,指着严虎破口大骂:“你这恶贼!朝廷设擂台是为选拔人才,你竟敢伤人眼睛!今天我要挖出你的双眼,为徒弟报仇!”严虎被骂得火冒三丈,两人随即扭打在一起。
方三爷虽是武术名家,但毕竟年事已高,与严虎激战三十多个回合后,体力渐渐不支,双臂发麻。而严虎正值壮年,越战越勇。方三爷一脚踢去,被严虎抓住脚踝,顺势将他高高举起,扔下擂台。不幸的是,方三爷的脑袋重重撞在擂台旁的告示牌上,顿时脑浆迸裂,当场身亡。台下众人齐声高呼:“台主打死人了!”
罗季芳在台下看得热血沸腾,怒火冲天,再也按捺不住,大喊一声:“反了!”他拨开人群,冲上擂台,报上姓名后,朝着严虎怒吼:“严虎,快来受死!”说罢,挥拳便打。严虎见他来势凶猛,却只是一味蛮攻,并不与他正面硬拼,只是灵活地闪身躲避。罗季芳连出二三十拳,都被严虎轻松避开,反而累得气喘吁吁。严虎瞅准时机,猛地一拳直击罗季芳面门,罗季芳慌忙招架,顿时手忙脚乱。
徐鸣皋和徐庆在台下看得心急如焚,想要上台帮忙,又怕坏了规矩。就在两人犹豫不决时,罗季芳被严虎一脚踹下擂台,仰面摔倒在地。徐庆见状,怒火中烧,正要上台,却见严虎已走回后台休息,天色也不早了,众人只好愤愤不平地散去。
回到船上,徐鸣皋和徐庆赶忙询问罗季芳是否受伤。罗季芳揉着后背说:“那家伙确实厉害,我只是摔得后背有些擦伤,不碍事!明天老二你上台,把他打下来,让我好好出出气!”徐鸣皋担忧地说:“我尽力试试,但就怕不是他的对手,反而被他打下来。”徐庆坚定地说:“我本来今天就想上,可惜他躲进去了。明天我先上,如果赢不了,你再上!”徐鸣皋摇摇头:“严虎的拳法很高明,看得出是少林一脉,我担心我们不是他的对手,贸然上去反而吃亏。不如我先上台,随机应变,或许还有一线胜算。”三人你一言我一语,为明日的擂台赛争论了许久。
第三天,他们早早来到擂台前。只见严虎正在台上耀武扬威,大声叫嚣:“台下的听好了!有本事的尽管上台,赢了就能博取功名;没本事的,就别来送死!”不知接下来会有哪位英雄上台挑战,且听下回分解。
飞云子见那二人走上楼来,连忙起身热情招呼。徐鸣皋等人也跟着站起来,邀请他们一同入座,并让店小二添上碗筷。飞云子好奇地问道:“你们俩是在哪儿碰上的?”和尚笑着回答:“纯属偶然,路上巧遇。”随即询问徐鸣皋的姓名。飞云子赶忙介绍道:“这位就是我七弟的得意门生,扬州赫赫有名的‘赛孟尝’徐鸣皋,是当今响当当的豪杰!”二人听闻,面露惊喜,说道:“久仰大名,今日有幸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