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徐鸣皋和徐庆逃离玄都观后,匆匆回到停泊在城外的船上。他们立即吩咐手下将船上带有身份标识的灯笼等物全部撤去,并叮嘱众人:“若有人询问,就称我们是镇江武生,切不可透露真实姓氏。”当夜,二人聚在一起商议营救罗季芳的办法。徐庆忧虑道:“若去劫狱救出罗大哥,必定犯下重罪。我可以回山寨躲避,他们找不到我。但你若躲避在外,家人必定会受牵连。而且你家大业大,财产恐怕都会被官府查封充公!”徐鸣皋坚定地说:“为了兄弟,这些都顾不得了!只是劫狱风险太大,万一计划失败,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必须想出一个周全的办法。”徐庆分析道:“若是普通官员,或许能用银子打通关节,但宁王对我们恨之入骨,除了劫狱,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徐鸣皋咬牙道:“罢了!为了兄弟,就算倾家荡产也值得!我们明晚就去救他,再晚恐怕季芳性命难保。”
第二天,他们吩咐船家将船驶往铁棱关停泊。黄昏时分,徐鸣皋和徐庆换上轻便衣服,腰间各别一把钢刀,悄悄来到城墙下。凭借着“壁虎游墙”的功夫,他们手脚并用,贴在城墙之上,如同壁虎般敏捷地攀至城头,随后一路潜行至监狱。二人跃上监狱屋顶,透过围墙向下张望,却无法判断罗季芳被关押的具体位置。于是他们轻轻跳下屋顶,在监狱内四处寻找,只见牢房中犯人众多,却始终不见罗季芳的身影。
正焦急间,前方传来巡夜更卒的脚步声。徐庆迅速闪身躲到门后,徐鸣皋来不及躲藏,情急之下纵身一跃,用三根手指勾住一根椽子,悬空吊在房梁上。待巡夜狱卒走近,徐鸣皋突然从梁上跳下,一把将狱卒擒住,将刀刃抵在他的脖颈上,低声喝道:“敢出声就杀了你!”狱卒吓得浑身发抖,语无伦次地求饶。徐鸣皋问道:“拖倒擂台的罗季芳关在哪里?说出来饶你性命!”狱卒哆哆嗦嗦地说:“大爷饶命!他在内监末号牢房。从这儿过去,要拐五六个弯,从小门进去,关上门再转身,就能看见牢房。”徐庆怀疑道:“他的话不可信,贤弟别上当。”狱卒急忙辩解:“小人句句属实!”徐鸣皋一把抓住狱卒,说:“你给我们带路!”便押着他往前走,徐庆紧随其后。
果然如狱卒所言,拐了五六个弯后,他们来到一扇小门前。推开门,是一条狭窄的通道。三人走进通道,回身关上门,这才看见一间狭小的牢房——原来开门时被门挡住了视线,所以刚才没能发现。透过门缝望去,只见罗季芳正在牢房里大骂不止。徐鸣皋轻声喊道:“罗大哥,我们来救你了!”罗季芳听到徐鸣皋的声音,急忙喊道:“老二,快救我!他们把我吊起来,疼死了!”徐庆上前查看,见罗季芳被高高吊起,赶忙将他放下,割断绳索和镣铐,转身就要杀掉狱卒灭口。徐鸣皋连忙制止:“慢着,别杀他。”说着,他将罗季芳的刑具取下,给狱卒戴上,又把他按原样捆好吊起来。徐庆不解:“为何不堵住他的嘴?等我们走了,他一喊叫,我们就暴露了!”徐鸣皋自信地说:“无妨,这地方偏僻,他喊破喉咙也没人听见。”
三人顺利出了监门,循着原路返回。徐庆纵身一跃,率先翻上监狱围墙;徐鸣皋知道罗季芳轻功不佳,便将他背在背上,运起轻功,如一阵旋风般带着他跃上围墙。三人随后沿着来时的路线,神不知鬼不觉地越城而出,成功救出了这位重刑犯。
然而,徐鸣皋不杀狱卒的仁慈之举,却成了一个致命的失误。原来,这个狱卒在擂台赛时就在台下,认得徐鸣皋等人。宁王本就担心他们劫狱,因此加强了防范,一夜之间多次派人巡查。徐鸣皋等人离开不久,狱官和差役便前来查房。他们发现地上掉落的更锣和灯笼,顿感不妙,急忙冲进牢房,只听见里面传来“救命”的呼喊声。众人举灯查看,发现地上躺着一根巡夜用的梆子,抬头一看,犯人还吊在原处,只是光线昏暗看不清楚。狱官大声问:“你是谁?”上面答道:“我是狱卒王三,快放我下来!”狱官大惊失色,连忙命人将他放下,追问犯人去向。王三便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狱官吓得脸色惨白,又问:“你认得那两个人是谁吗?”王三肯定地说:“我昨天在台下看得清清楚楚,就是打严台主的那两个扬州人!”狱官不敢耽搁,急忙前往宁王行宫禀报,同时派人到各个衙门通报此事。
消息传开,满城文武官员惊慌失措,纷纷赶到王府行宫听候吩咐。宁王得知犯人果然越狱,勃然大怒,当即下旨责令地方官:必须在两日内将罗季芳、徐鸣皋、徐庆三人缉拿归案,否则将严惩所有文武官员。他还命令副教头狄洪道带领徒弟王能、李武,率领五百御林军,协同兵马大元帅马天龙,带领一众将领和士兵,沿途追击,务必将人抓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满城官员接到旨意后乱作一团,正不知如何是好时,马天龙赶到。他与狄洪道商议:“他们极有可能逃回扬州,我们合兵一处,沿着官道追击!同时让府县官员挨家挨户仔细搜查。”
商议妥当,众人正要出发,一名骑马的衙役飞奔而来,在王府门前下马,上前禀报道:“小人是马快都头郭玉,已查明扬州武生徐鹤等人的踪迹,特来向王爷请命派兵捉拿!”马天龙说:“徐鹤、徐庆刚从监狱劫走要犯罗季芳,王爷正下令追捕,一直没有线索。既然你知道他们的下落,立刻带我们去,不必再向王爷禀报。他们现在何处?”郭玉答道:“他们的船停在铁棱关。”马天龙随即命令众将士率领大军,悄悄向铁棱关进发,准备捉拿劫狱的“强盗”。一路上,士兵们衔枚疾行,马匹摘下铃铛,连火把都用皮套包裹起来,禁止发出任何声响。众人齐声领命,迅速启程,出了阊门,悄无声息地朝着铁棱关行进,只听见阵阵马蹄声在夜色中回荡。
从阊门到铁棱关足有十里路程,暂且按下追兵不表。再说徐鸣皋、徐庆和罗季芳成功越狱后,一路奔回铁棱关的船上。上船后,他们却发现原本留在船上的四个家人不见踪影。起初,他们以为家人在后舱熟睡,并未在意。徐鸣皋说:“明天我们该去哪里?罗大哥相貌特征明显,容易被认出来。我和你上台打擂,也被众人看见,这里肯定待不下去了。”徐庆建议:“我和你找地方藏身不难,但罗大哥太容易暴露,不如先回扬州,再从长计议。”罗季芳却嚷嚷道:“你们光说不做,我的肚子都饿瘪了!”徐鸣皋苦笑道:“不怪大哥饿,我也饿了。”他连忙呼唤家人拿酒饭来,喊了几声却无人应答。走到后舱一看,一个人都没有。徐鸣皋疑惑道:“奇怪了,难道四个人都上岸了?也不留个人看船?”罗季芳猜测:“说不定赌钱去了。”徐庆摇头道:“恐怕没这么简单。就算是去玩乐,也不会四个人一起离开。你们听,关上已经打五更了,他们还没回来,此事必有蹊跷。”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却始终猜不透家人究竟去了何处。
其实,读者们想必已经猜到:四个家人必定是被官府捕快抓走了。但他们究竟是如何暴露行踪的呢?原来,这艘船是徐家自己打造的,极为宽敞华丽。船只停在阊门时,周围商船众多,挤在一起倒不显眼。可船驶到铁棱关后,来往船只稀少,即便有二三十艘商船,也远不及这艘船金碧辉煌、引人注目。这反而成了徐鸣皋等人的破绽。那郭玉是苏州赫赫有名的捕快,各地遇到棘手案件都会请他帮忙,他目光如炬,经验丰富。接到宁王命令后,他料定徐鸣皋等人会从铁棱关逃走,便带着一众捕快直奔铁棱关。看到这艘显眼的大船,郭玉心中起疑,上前询问:“你们从哪里来?”船上的家人按照徐鸣皋的吩咐回答:“我们是镇江武生,来看打擂的。”但这回答非但没有打消郭玉的怀疑,反而让他更加确信——这伙人,恐怕就是宁王要抓的逃犯。他们究竟能否逃过这一劫?且听下回分解。
宁王将罗季芳收押入狱后,立即拟写奏章上报朝廷,诬陷罗季芳等武生暗中放冷箭射伤台主,公然毁坏圣旨,致使擂台倒塌,造成众多军民死伤。与此同时,宁王还张贴悬赏告示,下令缉拿殴打台主的徐鸣皋、徐庆,以及放冷箭的默存子三人,并严令长洲、吴县两县官员,务必尽快将人抓获,暂且按下此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