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13回 警奸王剑仙呈绝技 杀土豪义士报冤仇

宁王听闻马天龙等将领的禀报,怒火中烧,当场喝退众人。次日,他召来谋士,共同商议对策,决定责令扬州府县严加盘查各关隘要道,绘制徐鸣皋等人的画像,全力缉拿罗德、徐鹤、徐庆、默存子、狄洪道、王能、李武七名重犯。由于默存子的年龄、相貌信息全无,其余六人则详细标注了体貌特征和年龄,相关文书还将下发到各地,要求协同追捕。扬州府县接到命令后,立刻与周边各府州县互通消息,并悬赏千金,誓要将这些“凶犯”捉拿归案。

宁王心中盘算,罗德、徐庆、狄洪道等人不知去向,但徐鸣皋不同,他是扬州东关外太平村的首富,人称“赛孟尝”,家财万贯。当晚,宁王与谋士商议道:“本王设立擂台,意在招揽豪杰,没想到徐鹤一伙暗中放冷箭,打下严虎,罗德更是扯倒擂台,这分明是与本王作对,坏我大事,罪不可赦!他们还敢劫狱,救出要犯,这一切都是徐鹤的错。我听说他的家属都在扬州东门,家中产业众多,当铺遍布各地。我想将他的家属收押入狱,抄没家产,查封当铺,一来断了他的后路,二来还能充实本王的军饷,这岂不是一举两得?你觉得如何?”

这位谋士名叫赵子美,足智多谋,素有“小张良”的绰号,深受宁王信任。他听后,连连摇头:“千岁,此事万万不可。徐鸣皋在江湖上颇有名望,门下食客众多,难保其中没有身怀绝技的奇人异士。就说前日默存子暗中放箭相助,便是例证。若贸然处置他的家属、抄没财产,只怕会激起这些人的反抗。即便事情办成,日后也难免遭到报复,甚至可能危及千岁的王府。”宁王不以为然:“本王旨意一下,谁敢阻拦?这些乌合之众,何足为惧!照你这么说,要是徐鹤和他的同伙躲在家里,难道就不抓了?”这番话让赵子美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恰逢苏州府知府张弼前来拜见。张弼出身进士,生得方面大耳,三缕清须,仪表堂堂,平日里对自己的胡须尤为爱惜,时常不自觉地捋弄。他为人八面玲珑,善于迎合,因此深得宁王欢心。张弼入座后,宁王将刚才的计划说了一遍,张弼为了讨好宁王,立刻附和道:“此事可行!千岁的旨意,谁敢违抗?正好借此机会充实府库,他徐鸣皋又能奈千岁何?只需千岁明日下令,让扬州府王锦文带领城守营和差役,将徐鸣皋的妻子儿女投入监牢,抄没家产,查封房屋。再发公文到各府州县,凡是徐鸣皋名下的当铺,一律充公。看他还能有什么办法!赵先生未免太过谨慎了。”赵子美无奈,只得应了一声,不再多言。宁王见状,心中大喜,暗自嘲笑赵子美不过是个书生之见。

话音未落,只见一人身着轻便装束,背上插着宝剑,突然跪地,口称“千岁”。宁王吓了一跳,定睛一看,竟是一名和尚。和尚说道:“千岁,徐鸣皋是个仁义之人,他为了义气救出罗德,虽犯了劫狱之罪,理应捉拿,但他的妻子儿女又有何错?他的财产又为何要被抄没?贫僧平生专爱打抱不平,恳请千岁赦免他妻儿的罪行,也不要抄没他的家产店铺。至于捉拿徐鸣皋本人,乃是王法所规定的,贫僧绝不敢干涉。”

说罢,和尚张口吐出一粒银丸,如弹珠般悬在空中,光芒夺目。刹那间,银丸化作一道电光,在室内飞速盘旋,光芒闪烁,令人眼花缭乱。众人只觉寒气扑面,不寒而栗,吓得魂飞魄散。片刻之后,电光消失,和尚也踪影全无,不知去向。众人呆立原地,许久才缓过神来。

宁王心有余悸地说:“本王从未见过如此厉害的人物,差点被吓死!这和尚难道就是默存子?”赵子美分析道:“依臣看,此人并非默存子,应该另有其人。”宁王疑惑地问:“你怎么知道?”赵子美解释道:“千岁难道忘了,狄洪道曾说过,他见过默存子,是个年轻书生,并非和尚。”正说着,宁王突然发现知府张弼的异样:“张卿,你的胡须怎么没了?”

张弼平日里最宝贝自己的胡须,此刻在宁王面前,才强忍着没有去捋。听宁王这么一说,他慌忙伸手一摸,顿时大惊失色——下巴上光溜溜的,胡须竟不翼而飞,仿佛被剃刀刮得干干净净。他心中慌乱,又偷偷看向宁王,发现宁王的眉毛也不见了踪影。张弼凑近细看,只见宁王的两道眉毛被剃得一根不剩,不由得惊呼:“千岁,您的眉毛怎么没了?难道是理发师不小心剃掉了?”宁王伸手一摸,也惊得目瞪口呆:“岂有此理!”他深知这和尚手段厉害,若想取他性命,易如反掌,只好无奈地说:“张卿,抄没徐鸣皋家小的事,就此作罢。传令下去,全力捉拿其余六名正犯,至于默存子,也不必再提了。”张弼连连称是,告退回衙。

原来,这名和尚正是一尘子。自从在酒楼与徐鸣皋等人相遇,目睹打擂台、罗德被抓等一系列事件后,他与默存子、飞云子商议,决定由自己留在苏州观察局势,若有危急情况,便暗中相助。默存子和飞云子则前往别处。一尘子悄悄潜入宁王的藩邸,藏在花厅的匾额后面,因此对宁王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当晚,他听到宁王等人的毒计,便现身威慑,成功阻止了这场劫难,随后悄然离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一尘子现身宁王花厅时,屋檐上还藏着一个人,将这一切听得清清楚楚。此人亲眼目睹一尘子口吐剑丸、震慑宁王,最后化作一道黑光消失不见。此人是谁?原来是徐庆。那日在松林摆脱狄洪道后,他凭借飞毛腿的功夫,连夜赶回扬州徐府。见到一枝梅和江梦笔后,徐庆将苏州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江梦笔连忙说道:“二哥,此事全靠你了,赶紧回苏州,随机应变!”一枝梅随即动身,当晚便抵达苏州。得知徐鸣皋和罗德在狄洪道的帮助下脱险,他担心宁王再生事端,便潜入藩邸探听消息,正巧撞见一尘子解围。一枝梅心想:“鸣皋如今肯定不会在家,不知去了何处,我也不回扬州了,先去别处吧。”于是前往金陵访友。

暂且放下苏州的事情不提。徐庆在一枝梅走后,想起兄弟伍天熊不知身在何处,是否回了九龙山,便辞别江梦笔和花省三,到书房取了自己的弓箭,踏上了返回九龙山的路,顺路寻访伍天熊。

离开太平村不到十里,徐庆远远望见前方有一群人正在打猎。他躲进树林仔细观察,顿时怒从心头起——原来领头打猎的正是老冤家李文孝,此刻正带着家丁追逐飞禽走兽。徐庆心中暗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正想找你,没想到你自己送上门来!”他迅速拈弓搭箭,瞄准李文孝,只听“嗖”的一声,箭如流星般射出。徐庆箭术高超,百发百中,这一箭正中李文孝咽喉。李文孝惨叫一声,翻身落马。徐庆见他中箭,料定必死无疑,转身飞奔而去。

李府家丁听到弓弦声响,只见主人坠马,连忙上前查看,发现李文孝咽喉中箭,血流如注。众人惊慌失措,既不知凶手是谁,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一边派人回府报信,一边背着李文孝往回赶。李文忠得知消息,急忙迎了出来,看到弟弟的惨状,知道性命难保,赶忙告知父亲李廷梁。李廷梁舐犊情深,见状捶胸顿足,痛哭失声。他怀疑是徐鸣皋所为,李文忠拔出箭杆一看,上面只有一个“徐”字,便认定凶手是徐庆。李廷梁怒火中烧,大骂道:“徐庆这恶贼!我李家与你何仇?先是打伤我儿,又杀死静空和尚,如今竟还暗箭伤人!我与你势不两立!”他当即命花老三前往扬州府和江都县报案,同时着手安排李文孝的后事。

不久,扬州府知府王锦文和江都县县令亲自前来。李廷梁见过二人,哭诉道:“可恨徐鹤屡次欺辱我儿,如今更是将他射死。我儿死得太惨了,还望大人网开一面,免去仵作检验,我李家感激不尽!”王锦文连连答应,李文忠则呈上凶箭,恳请官府捉拿凶手,为弟弟伸冤。王锦文能否成功破案?且听下回分解。

宁王听闻马天龙等将领的禀报,怒火中烧,当场喝退众人。次日,他召来谋士,共同商议对策,决定责令扬州府县严加盘查各关隘要道,绘制徐鸣皋等人的画像,全力缉拿罗德、徐鹤、徐庆、默存子、狄洪道、王能、李武七名重犯。由于默存子的年龄、相貌信息全无,其余六人则详细标注了体貌特征和年龄,相关文书还将下发到各地,要求协同追捕。扬州府县接到命令后,立刻与周边各府州县互通消息,并悬赏千金,誓要将这些“凶犯”捉拿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