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第77回 投密约射矢遗书 慢军心设计骄敌

宁远城头上,知县郭汝曾正带人巡视,突然一支箭破空而来,直直钉在城头。他立即命士兵拾起,只见箭头上绑着一封信。就着灯火,郭汝曾看清信皮上的落款,竟是援军先锋徐鸣皋的名字。他急忙抽出信纸,逐字逐句读了起来。

信中写道:“总制军务、右都御史杨部下行军指挥、前部先锋徐鹤,恭敬地致信给汝曾郭大令:我奉主帅之命,因逆贼寘鐇分兵围攻宁远,率前部赶来支援,已到多日。与贼军数次交战,始终未能取胜。昨日我设下诱敌之计,本以为能引贼将上钩,趁机将其擒获,解宁远之围,没想到计谋还未实施就被识破,白白耗费心力,实在遗憾。如今宁远之围未解,我不敢撤军,更担心贼军因左天成久攻不下,增派援兵。左天成已经如此勇猛难敌,若再有援军,破敌将难上加难。当下唯有速战速决,既能节省时间,又能震慑贼军。因此特修书告知,约定明晚三更,我率全军直扑城下,与贼将决战。届时请您督率守城将士开城突围,我们里应外合,让贼将腹背受敌。我再分兵在关键处设伏,如此一来,贼将可擒,宁远之围可解。不知此计是否可行,盼您速速回信。”

读完信,郭汝曾大喜过望,立刻下城,赶到守备赵尔锐的衙门商议:“徐鸣皋来信,约我们明晚三更合力突围,里应外合攻打贼军,只要成功,就能擒住贼将,解宁远之围。我觉得此计可行,您意下如何?”赵尔锐点头赞同:“我早有此意!徐将军主动相约,正是天赐良机!我们马上回信,敲定明晚行动,早日解百姓于水火!”

郭汝曾当即写好回信,派心腹士兵趁夜悄悄出城,赶往徐鸣皋的大营。

将近四更时,送信士兵抵达徐营,刚想进去,就被巡夜的士兵拦住,带到徐鸣皋面前。徐鸣皋厉声问道:“你是哪里来的奸细?竟敢窥探大营!受何人指使,如实招来!”士兵急忙解释:“小人不是奸细!是我家郭太爷派我来送信的,有机密要事禀报!”徐鸣皋闻言,命他交出书信。士兵解开衣襟,从贴身之处取出信递上。

徐鸣皋先看信封,再抽出信纸,只见上面写着:“宁远县知县郭汝曾叩首再拜,回复徐鸣皋将军:刚刚收到您的来信,您的计划我已明白。我本无才,守着这座危城,正担心难以保全,幸得将军率大军来援,救百姓于水火,我既感激又惭愧。如今贼将嚣张,若不尽快剿灭,宁远恐难守住。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战,这也是我一直想做却不敢贸然行动的。您在信中详细指点,我深感佩服,一定如约行事,不负所望。若能一战成功,宁远幸甚,大局幸甚。仓促回信,言不尽意。”

徐鸣皋看完信,心中大喜,当即赏了来使,嘱咐道:“你回去告诉郭太爷,就说我已知晓信中内容,定会按时赴约,让他做好准备。”士兵领命,磕头后匆匆回城。

随后,徐鸣皋与周湘帆、徐寿商议:“周贤弟明日带五百校刀手,到西南十里的青草岗埋伏。那里是去巩昌的必经之路,左天成战败后多半会从那里逃走。明日巳时左右,你截住他厮杀。那时他必定疲惫,正好将他生擒。若巳时过了他还没来,你就带兵返回,路上遇到也要全力捉拿。万一没碰上,就立刻赶来支援,不可有误。”周湘帆领命。

徐鸣皋又对徐寿说:“明日我与左天成交战时,你找机会生擒两个贼兵,带回营中斩首,剥下他们的号衣。你和一名心腹士兵穿上号衣,带上兵器和火种,混入贼兵队伍。二更三点,在贼营各处放火,听到信号就奋力杀出。若有机会,就生擒或斩杀左天成,务必带回他的首级。”徐寿也应下命令。

最后,徐鸣皋密令全军:明日上阵时佯装疲惫,不可主动进攻;但三更时必须全力死战,退缩者军法处置。众将士领命后,徐鸣皋才回帐休息。

第二天一早,左天成又来挑战,徐鸣皋披挂上阵。两军对阵,二话不说便厮杀起来。激战中,左天成留意观察,发现官兵虽然列好了阵势,却个个畏缩不前。他心中暗喜:“军心涣散,就算主将再勇猛也无济于事,敌军早晚溃败!”而徐鸣皋却装作浑然不觉,奋力拼杀,从辰时一直战到申初,双方才鸣金收兵。

此时,周湘帆已率领五百校刀手,悄悄前往青草岗埋伏;徐寿也按计划生擒两名贼兵,换上号衣,带着心腹混入敌营。徐鸣皋回营饱餐一顿,稍作休息。到了初更,他再次下令全军做饭,吃饱后准备三更突袭敌营,还重申了后退者斩的军规。

另一边,城中的郭知县和赵守备也秘密安排守城士兵二更吃饭,三更开城突围。郭知县留守城中,赵守备带队出击。左天成回营后,还沉浸在胜利的幻想中:“今日敌军退缩不前,看来军心已乱。再过几天,等他们溃败时,我一举出击,定能生擒徐鸣皋,拿下宁远!”他放松了警惕,手下士兵也跟着懈怠。

到了三更,突然有士兵冲进大帐:“报!后营起火!”左天成刚派人去救火,又有人来报:“各处都起火了!”他顿感不妙,急忙上马出帐查看。就在这时,四周炮声轰鸣,无数官兵如潮水般涌来。左天成究竟能否逃过此劫?且听下回分解。

宁远城头上,知县郭汝曾正带人巡视,突然一支箭破空而来,直直钉在城头。他立即命士兵拾起,只见箭头上绑着一封信。就着灯火,郭汝曾看清信皮上的落款,竟是援军先锋徐鸣皋的名字。他急忙抽出信纸,逐字逐句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