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别前,她走到王棣身前,大大方方的邀请王家少年郎前去“寒烟阁”听曲,又说有不情之请,希望王三郎能为她填阙词。
这在王棣听来只是觉得有些奇怪,毕竟是初次见面,不熟的好不好,还真是不情之请呢。
但李之问等人却是惊诧不已了。作为聂胜琼的拥趸者,他们自然清楚她的“成长之路”——聂姑娘色艺双绝,精通吹拉弹唱各种乐器,唱的曲子词除了苏、晏数人之作,便是她自己的作品。自出道以来,她可从没主动向别人邀“词”。王棣何德何能啊,竟让聂姑娘“破例”。
之后,聂胜琼又问王棣喜好何家词风。是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呀。
王棣遂有了那几句话,听者尽觉精辟之极。
初二过后这十来日,金陵城春节氛围犹浓,眼见着上元节日渐,全城关注的“花魁大会”即将到来。
“花魁大会”即“品花评”。盛唐时期,文人骚客便常与名ji歌女往来,诗酒唱和。诗人常赠诗名ji,赞美或品评其才艺品貌。到了本朝就开始出现正式评选青楼名ji的“选美”活动,士人以此寻欢作乐,还名美其名曰“评花榜”。
所谓“评花榜”,有的是用各类名花来品评比拟名ji,评选出“花魁”;有的则干脆模仿科举考试的功名头衔来排列名ji等次,也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自然便是“状元”、“榜眼”、“探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熙宁年间,汴京就已有“评花榜”。其时汴京名ji郜懿以美貌着称,被文人词客品评为“状元红”,红极一时。
其后,金陵、杭州、长安等名城尽皆效仿。
本次金陵“评花榜”备受多方关注,据悉将根据ji者的“品、韵、才、色”四个方面评出“金陵十三钗”并编撰《金陵ji品》。
从初十开始,金陵各大客栈的入住率逐渐升高,街市上的外地人也多了起来。
本次金陵“花魁大会”,非止江宁府辖治的上元县、江宁县、句容县、溧水县、溧阳县等县悉数参与,便是苏州、扬州等州县亦有青楼参加。
十一日,秦淮河两岸彩灯高悬,一入夜便流光溢彩、绚烂辉煌。
金陵城内,以秦淮河为界,同城而治,河北为上元、河南为江宁。这些日子,两个县暂时搁下平时的“争斗”而通力合作,要圆满、完美地完成本次盛会。
“花魁大会”之前,金陵城的灯会自初五开始已连续举行了七天。
南朝时期,国都建康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
隋大业六年元宵,炀帝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自此,端门灯火闻名于世,连外国使者都来观赏。
唐时每年灯节这天晚上,洛阳城皇城前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是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