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防露

大宋河山 品涩居士 1705 字 13天前

“铁道游击队”呀,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枣庄、白洋淀、微山湖,一听到这些名字,总能勾起对往事的追忆。

晃晃悠悠的荡舟前行,沿途原汁原味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怎能不心旷神怡。

许是受了他欢快心情的影响,聂、蔡二女对视一眼,一个弄箫,一个吟唱,曲儿婉转,声音天籁,湖水荡漾、芦苇微微,更有白鹭扑腾,啾啾啼唱。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直到黄昏时分,才到了仙源县。

船工很是健谈,见王棣一行男俊女俏,穿着不俗谈吐风雅,询问后知晓雇船的这些客人是为孔府慕名而来,便很是详尽地介绍了仙源县值得一去的诸处景点。

王棣等人先前做足了功课,乃是有备而来,却也由得船工滔滔不绝的讲说。

那船工又说起了仙源县的由来,王棣等人相视微笑,心中再明白不过——仙源,原名曲阜。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真宗皇帝以祖黄帝生于寿丘,下诏令改曲阜为仙源县,将县治徙往寿丘,并建造景灵宫,以奉祀黄帝,特定仙源县官由孔子后裔充任。

来仙源游玩,黄帝景灵宫自然要去,孔府、孔林、尼山、颜庙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许五先在码头候着,领着众人入城。他骑马先行,提早打了前站,定好客栈,办事干脆利索,颇得众人好感。

一夜无话,次日一大早众人便开始了朝圣之旅。

第一站是尼山,入住的客栈在县城东南,尼山便在数里外。许五先请了本地人带路,算是“导游”。

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一代圣人孔子诞生在这里。山顶五峰连峙,惟中峰为尼丘。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扬遐迩。中峰东麓有孔子庙和尼山书院等建筑物;另有五老峰、鲁源林、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等所谓“尼山八景”。

尼山之西约五华里处,有一片绿树浓荫掩映着的农家房舍,它就是鲁源村,古人称之为鲁源林。导游解说道:“本县县志记载:‘在尼山之西五里,史载孔子生鲁昌平乡,即此,今名鲁源村。’鲁源鲁源,其义即为鲁国之源。”

过鲁源村,北行有溪,曲折蜿蜒,流水潺潺名叫智源溪。导游又说:“智源,即智慧之源,是说孔子出生地乃智源之源。”

王棣见溪水潺潺,溪畔枫叶如火,花黄娇艳,一时间心有所感,吟道:“智源水远东还鲁,颜母山高上接天。木落空林明晚照,雁衔寒雨下秋田……偶因圣诞来瞻仰,红叶黄花处处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诗虽算不上高明,却很是应景,给人出口成诗之感,解元果是名副其实的。

聂胜琼双眼冒着小星星,毫不掩饰倾慕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