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阳关引

大宋河山 品涩居士 1748 字 6天前

他摩挲着下巴,那里长了一层稀疏的胡茬,青青的,青春的“青”。

文人立言,他倒是有了几首传世词篇,但诗词小道,修身养性可也,终非煌煌大道。

后世的“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八大家是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言之有物的散文,反对六朝的浮丽文体,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很大的影响。

请注意,是“唐宋散文八大家”,所以诸如诗仙诗圣诗佛甚至范仲淹、司马光都未在其列。

诗词文赋,最重的是“文”。

王棣决定继续做文章的搬运工,为大宋文坛增光添彩。《幽窗小记》和《菜根谭》字数都不多,年前“写”完,春闱前当可刻印完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嗐,文抄公也不是易与的,任重而道远。

他反而对年后即将到来的礼部会试轻松以对。

科举一事,在于平素的文学知识累积,绝非可一蹴而就的。四书五经、孔孟儒学,讲究的是吃透活用,最终能写出有据可依、言之有物的经义文章来。

他一点都不犯怵,这十几年勤学苦读可不是白搭的,更何况脑子里还存记了许多此类试文,想不中进士都难。

对了,这些天听了不少小道消息,再结合时政,明年会试的策论文定与西夏扰边有关,倒是可以早做准备。

嗯,此事苏辙也无意间提过。

前些天,他再度去了右掖门官邸拜访苏辙,此趟并没有扑空。

老实说,他早就想认识这个笼罩于兄长光芒之下、低调内敛、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