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胜利自从骄阳医院康复出院以后,一直在家做修养。由于在医院住院期间得到了李雨涵的精心医治和生活上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两人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深入交流。因为都是同一时代的同龄人,所以他们之间无话不说,有工作,有学习,有未来,有理想,有生活。在住院治疗期间,党胜利也得到了李雨涵的经常鼓励,战胜病痛,充满信心,得以新生。党胜利也在个人的追求,与欲要在军旅生涯中报效祖国的理想,深深的打动了李雨涵。

两人许久未见,虽然能够通过微信和电话相互联系,但仍然耐不住想要见面的冲动。于是党胜利就主动给李雨涵打去了电话,去焦作的月山寺游玩,李雨涵高兴地答应了这一周六周日陪同党胜利一起相约月山寺。

党胜利,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兴奋的不得了,于是他赶忙进行旅游攻略,以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自己一个本地人,绝不能对本地的风景和历史人文一无所知,必须要在李雨涵面前秀一把。

党胜利坐在院子的葡萄树下,斜躺在摇椅之上,陷入了沉思,月山寺月山寺,它是如何而来的呢?

月山寺

- 月山寺:始建于公元1158年,是历史上着名的佛教圣地,与少林寺、白马寺并称为中原三大古寺,也是中华三大拳之一八极拳的发祥地,内有着名的八大景、七小景、五大奇观和两个千古难解之谜。

月山寺:

太行南麓的地理传奇与千年守望

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之上,太行山如一条巨龙横亘南北,在它的南麓,藏着一处充满传奇色彩的圣地——月山寺。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古寺,宛如一颗镶嵌在山间的明珠,其选址背后,蕴含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古人的深邃智慧,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迁。

藏于山水间的秘境:

月山寺的地理位置

月山寺坐落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月山镇,依偎在明月山的怀抱之中。从高空俯瞰,连绵起伏的山脉恰似一弯新月,将寺院温柔地揽入怀中,“月山”之名由此而来。这里距离博爱县城不过数公里,既远离尘世的喧嚣,又未完全隔绝人间烟火,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站在月山寺前,举目远眺,北面是雄伟的太行山脉,层峦叠嶂,山峰高耸入云;南面则是广袤无垠的华北平原,沃野千里,阡陌纵横。一条蜿蜒的丹河从寺旁缓缓流过,宛如一条玉带,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秀美。四周青山绿水环绕,古树参天,翠竹成林,让月山寺宛如一颗镶嵌在绿色绸缎上的宝石,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岁月雕琢的奇迹:

地理环境的历史成因

山脉的崛起:

地壳运动的杰作

月山寺所处的太行山脉,是地球漫长地质历史中一场伟大造山运动的产物。数亿年前,地球内部的板块如同沉睡的巨兽,突然开始剧烈运动。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挤压,巨大的力量使得地壳发生褶皱、断裂和抬升。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地质变迁中,太行山脉如同一条巨龙,从海洋中缓缓升起,逐渐形成了如今我们所见的雄伟山势。

明月山作为太行山脉的一部分,同样经历了这场巨变。山体中的岩石在巨大的压力下扭曲变形,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构造。这些岩石不仅记录了地球的沧桑巨变,也为月山寺提供了坚实的基石。

河流的馈赠:

丹河的塑造之功

丹河,这条古老的河流,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雕刻家,在岁月的长河中,用它的流水不断地塑造着月山寺周边的地貌。丹河发源于山西境内,一路奔腾南下,裹挟着大量的泥沙和石块。在流经月山寺附近时,由于地势逐渐趋于平缓,河水的流速减慢,泥沙和石块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了肥沃的河岸平原。

这些平原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肥沃的耕地,也为月山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丹河的存在也为月山寺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寺内的课蜜泉等清泉,与丹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或是丹河的地下水补给,或是受丹河地质影响而形成,为寺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水源。

时光长河中的变迁:

地理环境的历史演化

植被的兴衰:人与自然的博弈

在历史的早期,月山寺周边曾是一片茂密的森林。高大的松树、柏树遮天蔽日,各种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林间肆意生长,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这片森林逐渐遭到破坏。人们为了开垦农田、建造房屋,大量砍伐树木,导致森林面积不断缩小。

到了近代,由于过度的砍伐和开垦,月山寺周边的生态环境一度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当地政府和民众开始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曾经被破坏的山林逐渐恢复了生机。如今,漫步在月山寺周边,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人与自然再次和谐共处。

小主,

气候的律动:自然的微妙变化

月山寺所在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然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气候也并非一成不变。据历史记载,在一些干旱时期,当地降水稀少,丹河的水位下降,甚至出现断流现象,给寺院和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在洪涝灾害频繁的年份,丹河河水暴涨,淹没周边的农田和村庄,月山寺也受到洪水的威胁。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对当地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当地气温逐渐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这些变化都在悄然改变着月山寺周边的生态环境。

天人合一的选择:

月山寺的选址奥秘

风水宝地:古人的智慧抉择

中国古人在选址时,十分注重风水。月山寺所处的位置,被认为是一块风水宝地。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其背靠明月山,山势雄伟,犹如一座天然的屏障,能够阻挡北方的寒风,寓意着“靠山”稳固;前方视野开阔,朝向广袤的平原,象征着前途无量;左右两侧的山脉如同青龙、白虎,守护着寺院,形成了“藏风聚气”的绝佳格局。

这样的风水环境,不仅有利于寺院的安宁与发展,也被认为能够为修行者带来吉祥和福气。因此,当高僧空相禅师云游至此,被这里的山水之美和独特的风水格局所吸引,决定在此建立寺院,也就不足为奇了。

清幽之地:修行者的理想家园

对于佛教寺院来说,清幽宁静的环境是修行的理想之地。月山寺周边群山环绕,绿树成荫,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在这里,没有车马的喧嚣,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鸟儿的鸣叫、树叶的沙沙声和山间的风声。这样的环境能够让僧人静下心来,专注于佛法的修行和内心的修炼。

寺院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僧人提供了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他们可以在山林中采拾野果,在清泉边洗涤心灵,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悟佛法的真谛。这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正是佛教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

交通之便:沟通内外的枢纽

尽管月山寺身处山中,但它并非与世隔绝。其所在的位置,恰好处于豫西北交通要道附近。古代的商道、官道从周边经过,使得寺院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种便利的交通条件,一方面便于僧人外出云游、交流佛法,另一方面也方便了信众前来朝拜。

同时,交通的便利也为寺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寺院的修建过程中,所需的建筑材料、生活用品等物资,可以通过这些交通要道顺利运抵。而寺院的影响力,也能够借助交通的便利,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月山寺的选址,是大自然的恩赐与古人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见证了地理环境的变迁与演化。在这里,山水与人文交融,历史与现实对话,每一处风景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一寸土地都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如今,月山寺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太行南麓,等待着更多的人前来探寻它的传奇与魅力。

- 帝王将相的青睐:月山寺始建于金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历史上,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镇、清乾隆皇帝等数位皇帝都曾到此游览朝觐。清乾隆皇帝曾三游月山寺,御题三匾、一对联、诗七首。

- 与少林寺的渊源:1158年,少林寺云游高僧空相禅师创建月山寺。2013年,少林寺与月山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整体接管月山寺寺院,由僧人全权管理,开展佛教活动。

月山寺始建于公元1158年,是历史上着名的佛教圣地,与少林寺、白马寺并称为“中原三大古寺”。月山寺景色优美,佛学渊源深厚,且是八极拳的发祥地,这些都吸引着乾隆皇帝三游此地。

空相禅师创建月山寺的故事

主要出自《明月山大明禅院碑记》。

据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立的《明月山大明禅院记》记载,空相禅师是少林寺曹洞宗第十四代传人,他在碧溪岩畔、清风谷内修建精蓝,历经一十四年功将毕,永为圣迹,将作选佛之场。此外,文中还提到金大定二年(1162年),金世宗完颜雍“诏访寰宇寺院,有名迹者,咸敕名额”,空相禅师风餐露宿,一路化缘至中都(北京)陈情,恭请金帝完颜雍敕得大明禅院名额。

除了《明月山大明禅院碑记》,一些地方史志、佛教相关的书籍以及月山寺的相关介绍资料中也有对这段历史的记载和引用,使得空相禅师创建月山寺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如在介绍月山寺历史的文章中,都会提及空相禅师从少林寺云游至此,见此地山清水秀,便筑茅垒石,结庵而居,创建了最初的“清风庵”,后经发展才有了月山寺。

1158年,少林寺高僧空相禅师创建了月山寺。

空相禅师在少林寺修行20余年,拜在少林寺住持法和名下,潜心学习曹洞宗禅法。待老师去世后,空相离开少林云游四方。一日,他来到如今月山寺所在之地,见此处山似一勾弯月,翠柏修竹茂密,丹水潺潺西流,灵岩寺钟鼓东鸣,认为是佛家修行的福地妙境,遂决定在此筑茅垒石,结庵而居,当时名为“清风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时北方处于金朝统治,朝廷对寺院管理严格,开办寺院需申请名额,对僧籍、寺籍、度牒管理极严,没有寺籍的寺院会被责罚甚至取缔。为让清风庵获得合法地位,空相禅师风餐露宿,一路化缘至中都(北京)陈情。几经周折,终于在金大定二年(1162年)恭请金世宗完颜雍敕得“大明禅院”的名额。

得到官方认可后,大明禅院发展步伐加快。空相禅师通过医治病痛、舍医送药、设棚舍粥、救济难民等方式广结善缘,吸引了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座座殿宇、一排排寮舍在明月山上相继建成。后来,月山寺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中原四大佛教寺院之一。

此外,同空相禅师一起开创月山寺的还有他的徒弟苍公。苍公本是落魄武进士,因生逢乱世,怀才不遇,愤而出家于清风庵。他闲暇时操练拳法,创造出了八极拳,月山寺内的苍公洞相传为他手凿而成。

乾隆皇帝御题

三匾、一对联、诗七首:

三匾

- “慈意云垂”:

这是乾隆为大士阁题写的匾额。大士阁是月山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慈意云垂”意在形容大士阁中供奉的观音菩萨慈悲心怀如同云朵低垂,普降甘霖,庇佑众生。

- “六通圆满”:

为毗卢殿所题。“六通”是佛教术语,指六种神通,即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六通圆满”表示毗卢遮那佛所具备的六种神通达到了圆满的境界,象征着佛法的博大精深和无所不能。

- “无尽光明”:

是水陆殿的匾额。水陆殿是举行水陆法会的场所,“无尽光明”寓意着佛法的光明如同浩瀚宇宙,没有尽头,能够照亮众生的心灵,指引他们脱离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