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理湿清暑饮」需用「天地人」三源水:天泉(芒种节气承接的雨水)、地浆(夏至日初汲的井水)、人津(童男童女清晨的津液)。清露在「五气灶」前摆设三鼎:上鼎蒸天泉与泽兰,中鼎煎地浆与苍术,下鼎煨人津与百合。上鼎以柏木火(属金)加热,中鼎用桑木火(属木),下鼎燃槐木火(属土),三火合炼,仿「金伐木、木生火、火生土」之序。
先将泽兰切段,投入上鼎,蒸腾的雾气中浮现出「肺」字;再将苍术捣碎,倒入中鼎,药汁沸腾时发出「汩汩」声,如脾土运化;最后将百合掰瓣,下入下鼎,甘润之气与苦燥之味在蒸汽中相遇,形成「金土相生」的雾环。清露以「阴阳勺」搅动三鼎药液,每勺必过中鼎,使「土气」贯通上下,此乃「土为万物母」的治法核心。
至午时三刻(心经旺时),清露取三鼎药液混合,滴入「火豆」(端午日晒制的赤小豆)七粒,药液顿时分为三层:上层清液如金(肺),中层浊浆如土(脾),下层沉渣如木(肝)。她以「午时针」(午时锻造的银针)搅拌,三层渐合为琥珀色液体,表面浮着十二颗「湿晶」(暑湿凝结之物),此乃「湿邪现形」。
忽然,一只三足金蟾跳入灶下,口吐「商」音,震得药鼎共鸣,「湿晶」纷纷破裂,化作青烟散去。清露知是「金气镇湿」,遂撤火起鼎,药液竟自动分成十二份,对应十二时辰,每份药液中都有一片百合瓣竖立如帆,正是「舟楫载药入肺」的意象。
第四节·布气施药
施药场设在「土金台」,台分三层:上层置西方庚金灯,中层摆中央戊土坛,下层铺北方癸水席。清露着「土金道袍」,左手执「泽兰拂」,右手持「苍术印」,先以拂尘蘸药汁遍洒坛周,再以印玺在患者「中脘穴」盖印,印文为「土旺金生」,药汁遇热即显,如金色胎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位咳喘痰多的老者上前,清露见其舌苔白腻如积粉,乃以「透湿针」(针尖裹泽兰汁)刺「丰隆穴」(化痰要穴),针入即有黏液随针溢出,色如米泔。随后以热药汁调苍术粉,敷于「脾俞穴」,药粉遇汗化作蚯蚓状纹路,向四周蔓延,此乃「湿浊循经而出」。老者咳出黑痰半碗,痰中竟有细小的田螺状异物,此乃「湿毒成蛊」。
对小儿暑痱,清露以「百合露」调和绿豆粉,制成「清凉散」,用「羽翎刷」轻扫患处,每刷一下,痱粒即爆出细小的水珠,珠中映出「凉」字。有个孩童背上的痱毒已化脓,清露取泽兰叶贴于「肺俞穴」,叶面上竟渗出脓血,片刻后脓尽肌平,叶底留下「毒去」二字。
至酉时(肺经旺),清露命众人手握「泽兰枝」,面向西方行「嘘」字诀:「开口呵气,想象湿浊随气而出,泽兰吸金气入肺……」众人照做,呼出的浊气中夹着水草气息,泽兰枝则渐渐转为金黄,如吸满湿毒。
第五节·夜祭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