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后土承天·芒种稼与夏至锋
第一节 芒种·稼穑培元(上固后天之本)
芒种时节,昆仑山的稼穑洞外,麦穗状的云气凝滞成"戊己土"卦象。凌儿踩着晨露踏入洞口,只见洞壁上刻满《诗经·豳风》的农事图腾,却都蒙上了一层灰黑色霉斑,宛如《脾胃论》中"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的病理图解。洞深处传来沉闷的轰鸣,似有万千谷种在地下腐烂发酵。
"土者,万物之母,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她解开腰间的"土德香囊",囊中装着炒白术、茯苓、党参等"四君子"药魂,"今墨毒伤肾,母病及子,致土气壅滞,当以甘温之剂补之。"说罢将冬凌草与四君子汤的药魂按"君臣佐使"之序排列,冬凌草为使药,引诸药入脾经。
稼穑洞中突然喷出腐草气息,上古土疠现形——其状如堆积的霉粮,稻穗化作白发,麦粒胀成瘤赘,身上布满"痞满泄泻倦怠"等《脾胃论》条文。疠气挥动"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条文鞭,抽向凌儿面门。她迅速展开"土经羽",羽毛化作《黄帝内经》的"脾主运化"图谱,堪堪挡住攻击。
"脾喜燥恶湿,当以苦温燥湿。"凌儿从袖中取出"平胃散"药魂,苍术、厚朴、陈皮化作三位力士,手持木耙犁开腐土。土疠吃痛,竟分裂出"湿盛"与"脾虚"两个分身:湿盛疠浑身滴水,脚边生出"舌苔白腻"的霉斑;脾虚疠面色萎黄,手中举着"脉虚无力"的旌旗。
凌儿调动羽翼上的"脾经络脉羽",以"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羽毛点刺二疠。湿盛疠被刺中"阴陵泉"后,积水从毛孔渗出,化作"五苓散"的药雾;脾虚疠被刺中"足三里",萎黄肌肤逐渐泛起血色,手中旌旗变为"四君子汤"的药方。正当二疠败退时,洞顶突然塌落,露出"土母核心"——一块刻着"中央戊己"的青铜土圭,正被墨毒侵蚀出裂痕。
"土母受损,需以木气疏土,土气培元。"凌儿想起《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将冬凌草与"逍遥散"药魂混合,抛向土圭裂缝。冬凌草的木气化作青牛,犁开板结的毒土;逍遥散的药气化作彩蝶,播撒"健脾疏肝"的花粉。土圭裂缝中渗出金色浆液,竟是《神农本草经》中"土为金母"的先天之土。
此时,洞外传来人间的雷声——芒种第三候"反舌无声",正是土气最旺之时。凌儿趁机发动"稼穑五德阵",以五谷药魂(稻、黍、稷、麦、菽)镇守五方,中央放置冬凌草与四君子汤合炼的"培元丹"。丹成之时,五谷图腾纷纷复活,在洞中跳起《周礼》中的"土舞",每一步都踩出"脾主升清"的气机轨迹。
土疠在阵中发出哀鸣,最终化作一捧"陈腐之土"。凌儿将其埋入洞底,撒上"腐熟水"(炒神曲、麦芽、山楂的药汁),只见陈土中竟长出嫩绿的禾苗,叶片上清晰可见《脾胃论》的"胃气论"条文。她知道,这是脾胃之气重生的征兆。
第二节 夏至·金井淬锋(下炼气血之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