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山角,悬崖上的麦冬丛中挂着七十二颗露珠,如水晶般剔透。青蚨轻摇麦冬茎,露珠竟不坠落,凝固在叶片上如珍珠——此乃“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他采集七株麦冬,见其块根如玉珠相连,暗合“金生水”的医理。
小主,
最关键的是寻找阿胶(代用品)。青蚨在深山中寻得一头野驴化石,其皮部化石呈半透明状,内部纹理如肺络分布。“阿胶(代用品)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能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为治肺燥出血之要药。”他以银杏叶为刀,切下化石薄片,见其在阳光下映出“坎卦”影像,正是“滋阴降火”。
四、润燥通玄·七情和合止燥咳
回到银杏树下,青蚨架起白玉鼎,鼎中注入处暑正午的天露水——此水承金气之清,能引药入肺,润燥而不腻。他先将沙参用淘米水浸泡七日,去其土气,再以麦冬汁拌炒,待沙参表面泛起珍珠光泽,才倒入鼎中:“沙参得麦冬,如金得水,可增强润肺之力。”鼎中腾起白色烟雾,隐约可见肺络修复的影像。
阿胶(代用品)需用蛤粉炒成珠,青蚨取蛤粉七钱,与阿胶片共炒至鼓起成珠,散发出焦香。“蛤粉炒阿胶,能清肺化痰,止血滋阴,正如《本草逢原》之‘阿胶益肺,蛤粉降火’。”他将药珠投入鼎中,顿时烟雾化作青白色,如秋雾笼罩寒江,暗合“燥者濡之”的医理。
最后,青蚨取出一片去年处暑收藏的冰晶,投入鼎中——此冰晶含肺金之精,可增强止血之力。“此乃清燥止血汤,沙参、麦冬为君,阿胶(代用品)为臣,冰晶为使。”他默念《医门法律》的方解,忽见鼎中汤汁分成两层:上层清(润肺)、下层润(止血),恰合“清润同施”的妙理。
五、金气清肃·药透肺燥血络宁
青蚨将药汤分成七十二碗,每碗都调入三滴梨汁——此乃“甘寒润燥”之法,可增强滋阴之力。最先服药的病童刚咽下汤汁,便觉一股清凉从咽喉蔓延至肺腑,如甘露注入焦炉。半柱香后,他轻咳数声,咳出半块如琥珀般的胶状痰,痰中血丝已淡如蛛网——此乃燥痰随药而出。
老者服药后,胸痛如灼之感大减,竟能饮下半碗银耳羹。他摸着胸口感叹:“好似有人用玉露清洗了肺管,formerly的火炭都化了。”其舌质渐转淡红,舌面生出薄白苔,痰中带血现象消失,脉细数之象渐缓。其他村民反应各异:有的咳出如丝缕般的黏痰,有的大便转润,有的潮热减退,如肺阴渐复。
此时,东方天际出现处暑的第一缕凉风,青蚨站在村口,见白鹤群的羽翼已恢复洁白,喙中不再有血沫,正低头啄食溪边的水草。他伸手接住凉风,风中竟夹杂着麦冬的清香,落在掌心凝成“润”字,与腰间的银杏叶香囊共鸣,竟震落囊中燥邪,露出底层的《百合固金汤》残页。
六、赏心乐事·青梅煮酒论润燥
晨光中,青蚨从树洞取出一坛青梅酒,坛盖打开时,酸香之气混着沙参的甘润扑面而来。酒坛内壁的“兑卦”纹路被酒液浸润,泛着白色光晕。他倒出两碗酒,只见酒液中浸泡的沙参如白玉簪,阿胶珠如碎银片,正是“金清水白”之象。
“此酒以处暑青梅、夏至梨汁、秋分麦冬、冬至阿胶酿成,经四季金气调和,最能润肺滋阴,止血润燥。”青蚨端起酒碗,示意老妇品尝,“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今燥金伤肺,当以‘甘寒滋润’为法。沙参、麦冬润肺生津,阿胶止血滋阴,青梅酸敛肺阴,合而为一,恰如《黄帝内经》之‘燥者濡之,损者益之’。”
老妇饮下酒后,忽然指着白鹤问:“为何它们的喙尖转为淡红?”青蚨微微一笑,指着西方渐散的燥金云气:“白鹤属金,今金气清润,故喙色复常。然燥金虽退,其伤阴之性犹存,需防复燥。”说话间,一只青鸾衔来半片百合,落在酒碗中,百合鳞片竟如肺叶般舒展,青蚨点头:“此乃‘金生水’之兆,肺阴充足,肾水自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