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声音略带颤抖地回答道:“少爷,小的此次前往洛阳,不负使命,成功找到了大儒黄程伟。他答应出手相助,想办法指控张小强在中秋诗会上的诗词是抄袭的。”他说话时,目光闪烁,似乎生怕说错了什么。
王翰林听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的光芒,仿佛已经预见到张小强身败名裂的情景。他轻轻扬起下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与狠辣:“黄程伟果然是个识时务的人。他还说了些什么?”
王二见状,心中松了一口气,声音也稍微大了一些:“黄程伟表示会竭尽全力让张小强名誉扫地,无法在文坛立足。而且,在从洛阳回来的路上,小的还听到了一些关于张小强的风言风语。”
“哦?快说来听听。”王翰林的兴趣被完全勾了起来,他放下手中的茶杯,身体前倾,目光紧紧盯着王二,似乎想要从他口中听到更多关于张小强的消息。
王二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将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地汇报出来:“听说黄程伟在洛阳学宫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演讲,当场揭穿了张小强抄袭他先祖诗词的真相。在场的学子们纷纷对张小强这种无耻行为进行口诛笔伐,场面十分壮观。据说,还有学子因为情绪激动,当场就晕了过去。”
王翰林听完,眉头微挑,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微笑。他重新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上面的浮沫,淡淡地开口:“黄程伟这次倒是聪明绝顶,没有白费我对他的一番心意。他可有拿出什么确凿的证据?”
王二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目光游移地偷瞄了一眼王翰林。只见王翰林正全神贯注地听着,眉头微蹙,仿佛正在思索着什么。见此情景,王二心中一喜,鼓足勇气继续道:“少爷,黄程伟确实拿出了有力的证据。他手中握有其先祖的手稿,那上面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破阵子》还有《阿房宫赋》等几首诗词。”
话音未落,王翰林便猛地站起身来,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之色。他疾步走到王二面前,双手紧握住王二的肩膀,急切地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黄程伟真的拿出了先祖的手稿?上面真的记载了那些诗词?”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二见状,连忙点头如捣蒜,脸上露出几分得意的神色:“少爷,小的所言句句属实,绝不敢有半句虚言。听那些书生学子们说,他们亲眼见到了那本手稿。黄程伟还言之凿凿地说,那些诗词与张小强在中秋诗会上所诵的完全一致,显然是抄袭无疑。”
王翰林听后,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张小强身败名裂的场景。他松开王二的肩膀,缓缓走回书桌前坐下。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似乎在思忖着如何利用这一有力的证据将张小强彻底击垮。他的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嘴角勾起一抹阴狠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