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皇家日报

经过两天校对与朱高炽提供资料,大明首份报纸终告校对完成。

有了范本,朱瞻基连忙告知父亲,随即前往事先布置好的报社。

这家报社是朱瞻基早先选定的富商宅院,占地颇广,约两三亩。

朱瞻基买下后加以改造。

前院设为报社办公区,主要负责稿件接收、初筛及后期发行。

门口早已挂上皇家人民日报牌匾,由朱高炽亲笔书写。

大门两侧朱瞻基撰写的对联,经朱高炽重新抄写后装裱于两侧。

后院改为仓库与印刷室。

仓库用于存放纸张及印好的报纸。

印刷室为核心,此时室内靠墙处已摆满一列列字库,整齐排列着大量雕刻精美的铜活字。

这些活字小巧精致,按规律排布,总计数万枚,字频高的如“之”

“乎”

“者”

“也”,每字都有数百枚甚至上千枚。

在周围还有一些预先雕刻好的木块,与铜字大小相同,一旦有铜字缺失,它们就能即时填补空缺。

每组字模旁都有对应的印刷台,台上放置着一个边长一尺七寸、宽一尺两寸的方形凹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几个识字的印刷师傅坐在各自的轮盘前,手持抄录好的稿件,逐一将活字嵌入凹槽中。

完成后,更有学问的文员会仔细核对稿件,确保无误。

确认无误后才会上墨,随后进行十份试印。

这十份试印会被送至另外十名文员处复核。

直至完全确定准确无误,才会最终敲定印刷版。

虽然流程繁琐,但这却是当时最稳妥的方法。

谷埥

毕竟《皇家日报》关乎皇家声誉,朱瞻基也不愿向祖父交代时出错。

所以无论过程多么复杂,必要的防范措施必须执行。

印刷本身并不难,这个时代的技术已相当成熟。

不论是油墨还是纸张,朱瞻基都不必过多操心。

这些工匠皆为经验丰富的印刷师,对操作流程熟稔于心。

朱高炽到达时,朱瞻基已将校对完毕的稿件交付工匠。

三次初审也已完成。

每位工匠面前的字槽里,报纸的基本样式已确定。

“儿子!”

朱高炽看见朱瞻基端坐主位品茶,便呼唤了一声。

见到父亲,朱瞻基笑着上前打招呼:“爹,您来啦?”

工匠们得知眼前是太子,正欲行礼,朱高炽摆手阻止,笑道:

“继续干活吧,别管我。”

说着,他把儿子拉到一旁低声问:“准备好了吗?可以开始印刷了吗?”

见父亲仍有些担心,朱瞻基笑着说:“一切就绪,只等您一声令下!”

朱高炽听后,胖乎乎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心中甚喜,稍作犹豫说道:“既然这样,那就开工吧。”

“好嘞!”

朱瞻基轻笑着回应了一声,随即转头望向印刷室里的所有工匠,高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