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最佳方案

入赘 请君莫笑 3426 字 2024-01-01

云安感觉自己的心肺被撕扯着痛了起来,突如其来的力量将心肺尽数震碎,零落了一地……连做出反应的余地都没给云安留。

云安设想了好多种可能,万万没想到都到了这个节骨眼……她们都已身陷囹圄了,她竟然还能说出这样的话。

云安痛极了,那是一种挣脱了精神范畴的疼痛,反馈在身体上,痛到不能呼吸。

云安蜷缩在床上,将信纸按在胸口,一遍遍呼唤着林不羡的名字。

“不要顾虑我,保全你自己才是要紧,我不要紧的……”

“亦溪啊亦溪,你……怎能如此‘残忍’?到了这个关头竟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到底是多冷静的一个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你……我又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

刚开始被绑走的时候,林不羡坚信这帮人既然没有当场伤害她们,她们应该是安全的……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些人能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林不羡坚信云安一定会来救她们的,而且云安也有能力救她们。

但是……随着她们马不停蹄地向西走,林不羡逐渐理清了一些东西……这些人的幕后主子很有可能是一位……皇族。

确切地说,正是远在西北的宁安王殿下。

得知这个真相后,林不羡的心情随之复杂了起来。

无论云安再怎么优秀,再怎么身手敏捷,她终不过是一介平民,即便是有玄一道长在后面撑腰,若宁安王要做的事情真如自己猜测的那般……就算是神仙下凡也阻止不了宁安王的。

而且,一个宁安王又怎么敢?

很有可能宁安王此举已经得到了北海将军府的支持!

一边是坐拥兵权的皇族,一边只是一个穿越者,若这两方碰撞起来,胜负不言而喻。

关于这件事,林不羡想了很多很多……

这分明是去往雍州的路,那里是宁安王的大本营,云安若是硬闯……只能是有去无回。

恰巧他们让林不羡提供一样可以证明身份,表明安全的信物,林不羡慎重思考后,便在纸上写了那样一句话。

任凭宁安王府再怎么手眼通天,也不可能知道夫妻之间的密语吧?

林不羡相信,云安一定记得。

因为云安说过……她记得她们在一起之后的每一件事情,林不羡深信云安的话。

虽然这封信实际上等同于自我放弃,但那一刻……林不羡发挥出了她身为陇东林氏上任继承人特有的天赋和果决。

林不羡是商人,她最拿手的就是权衡利弊,算清账目。

既然云安对抗安宁王府在她看来无异于以卵击石,既然她们全家已然落入敌手,不如理智一点儿……将损失降到最低。

当然,林不羡知道云安是绝不可能放弃营救她们的,林不羡只是在通过这封信提醒云安:如果将来某一刻,她们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请云安务必要保全自己……

这,既是林不羡对云安的深情,更是林不羡理智客观地对局势进行分析后,得出的最佳方案。

转眼到了“通和”二年的中秋节。

按照燕国的传统,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最大节日,是一个举国共庆,阖家团圆的日子。

除了要准备贡品参拜月光娘娘以及赏月和吃各地特色食物外,还有一个盛大的活动——放河灯。

中元节的河灯表达怀念和追思,中秋节的河灯表示团圆和祈福,自然在百姓的心中更加重要。

各式各样,颜色喜庆的河灯飘在水中,桥头河边聚满了赏灯的游人,沿河街道两边的铺子更是推出了一系列的小游戏,只要几文钱报名,闯关成功就能得到奖品,街边的商贩也卖力地吆喝着……举国上下沉浸在喜庆的海洋里。

突然……不知是那个耳聪目明的惊恐地喊了一声,人群循声望去……陷入了骚动。

不知从何处飘来大量白色的祭灯,那是中元节才会用到的河灯,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没有人会放这样的河灯更没有店家会售卖这种河灯……

无数白色的河灯从上游飘下,数不清楚有多少,都快要把河道给堵死了!

飘近了一看,瘆人的白色河灯上竟然还有血红的字,皆是一些:“多行不义”“天怒神罚”“杀人偿命”“乾坤颠倒”的,这种敏感又刺目的字眼。

“哇”的一声,不知哪个胆小的孩子放声大哭,游人们彻底乱了……

逃走的逃走,报官的报官,收摊的收摊……

这是生活在人治社会下百姓们特有的“智慧先觉”如此情况不立刻躲起来,是会被诛九族的!

不仅淟州,燕国过半的城池都发生了这种情况,更可怕的是……各地几乎发生在同一时辰。

淟州衙门接管码头的风波刚刚平息,为了进一步缓解当地百姓的恐慌,淟州衙门联合商会和各大海行积极开展中秋节灯会和夜集,在各方的鼓励下,几乎所有淟州百姓都在这日走出家门,享受节日的乐趣。

可是……就在气氛最浓的时候,所有城中河道,水渠内,都飘来了祭祀用的河灯,配合上面的字……尤为瘆人。

淟州府衙和巡防营及时收到情报,兹事体大……不得不派出大量人力去上游搜索,淟州港只留下不到平日一成的守备。

就在守备军离开码头的一个时辰后,漆黑的海上突然窜出一道亮箭“嗖”地一声在天空中爆破开来,驱散了半片夜幕。

十几艘番邦船从夜幕中露出桅杆,朝淟州港行驶而来……

坚守在淟州码头上的岗哨第一时间发现了异常,摸到腰间的牛角号正要释放讯号时,一抹鬼魅般的黑影从他的身后冒出,捂住士兵的嘴巴,泛着寒光的匕首利落地抹了士兵的脖子。

黑影并未蒙面,皎洁的月光映照下来……这人正是那日夜访云宅,与云安在书房碰面的男子。

他面不改色,抱着士兵的身体缓缓放下,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船越来越近了,乔装后的云安立在海鸟号上,一只手紧紧地抓着桅杆恨不得把手指镶嵌到桅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