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虞允文心系苍生百姓,治理天下的理念说白了就是八个字:“民富国强,尊文尚武!”

作为书生,虞允文并没有书生至上的想法,反而觉得文不可少,武不可缺,正如曹操在《孙子兵法》注释中所写的一样,“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

若只求军事力量的强大,而不巩固发展,国家必不长久,同样的道理,只求文治,而不求发展军事实力,国家也不长久。

以文治国,以武保国才是长久之道。

很意外,虞允文作为一个文士崇拜的不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相,而是被人称为乱臣贼子的曹操。

罗腾飞曾问虞允文原因何在。

虞允文笑道:“曹操在历史上的作为允文不多以评价,他胸怀大志,意图取汉代之,这跟唐皇有何异样?唐皇李世民十七岁便劝父自立,干出了乱臣贼子之事。他们的区别只在于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而已。我等作为后者,凝望先人重点不在于他身前的所作所为,而是在于他留给后人什么值得借鉴,效仿的有用学问。曹操留下的治世理念,无疑是出色的强兵富国之法,其中大有我等值得学习之处。”

罗腾飞根据虞允文的学问治理淮南西路以及南京南路,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罗腾飞将堆积如山的文书一卷卷的批阅,凡事有关利民的事情罗腾飞都一一恩准,并且一一照办。

如项城县令的请求造桥的请求。

陈州与陈州以南的大片土地间隔着一条沙颍河,本有一座石桥横跨两河之间,供两地百姓往来,但因战事之故,石桥被毁,往来行人就需多绕四十里的路程才能渡过沙颍河。

由于沙颍河水流湍急,即深且宽,需要巨资才能修筑。

项城县令请求拨款重新修筑石桥。

虞允文在公文一角写道:“沙颍河修筑石桥,便于南北百姓商人往来,利国利民,当速行之。”

罗腾飞想也不想,批上“同意”二字,盖上自己的大印,直接拨款铜钱五万贯修筑石桥,以便利地方百姓。

类似之事,长久以来,数不胜数。

由于罗腾飞、虞允文的治国理念皆以治民为主,使得治下的所有百姓都得到了罗腾飞的关照,可谓万民归心,生活安定。

百姓皆言罗腾飞贤德,对于赵构却多有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