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上。
距离早朝还有一会功夫,大臣们都在两侧的廊下等候。
有两名大臣交头接耳低声道:“这一次陛下听百官之劝,居然肯立太子了,你说当今皇室之中三个皇子,哪一人最有希望成为太子?”
另一名大臣旁观左右,压低声音道:“依我之见,不可能会是皇长子,也不可能会是英王,所以必定是楚王。”
“怎么说?”
那大臣道:“很简单,陛下三个皇子之中,除了皇长子为郡王外,其余二子皆为亲王,明显是重此薄彼之意。陛下也是汉人,华夷之辩是有的,怎可立胡人妃子所诞之子为太子呢?至于英王,其母乃是李唐公主,李唐与我大赵正在交兵,陛下更不可能会立他为太子。所以说来说去只有楚王最有可能被封为太子。”
“高见,高见。楚王之母乃是苏威之孙女,家世也是不错了,至少不是寒门。”
“上朝!”但听一旁朝令官一喝,大臣们整理衣冠,两侧按序从走廊鱼贯而行。
到了殿上,众臣朝拜过李重九后,先谈论是与李唐的战事。
去年赵国与李唐激战多场,李唐只有守势,而没有攻势。但是赵国一直拿李唐的襄阳重镇没有办法。李唐名将李靖驻守的襄阳,令几名赵军大将皆是铩羽而归。
所幸河西,河东,洛阳的战事都十分顺利。南阳失陷,令李唐武关的门户已开,令赵军有侧袭关中的可能。此外庐江王李瑗的归降,令赵军的尉迟恭部,可以威胁蒲津渡口。河西方向,王君廓数度攻击,也已是让李唐河西的兵马,只有防守之力。”
至于草原上也是安定,阿史那摸末被杀后,突厥已是彻底顺服,至于其余契丹,室韦各部,更是服帖得如同温顺的小猫般。一年的功夫,赵国的局势已是将攻占的草原,江南之地消化,逐步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
虽说众臣对战事十分关切,但眼下他们更关心立嫡之事。
李重九当下道:“诸位臣工上表言立太子之事,朕已是晓得了,对于皇嗣之事,朕本待是过几年后再议的,但既是朝中某些人如此焦急,那么朕就决定在今日朝议上见立太子之事公布于诸位大臣知道。”
诸位大臣都露出郑重的神色。温彦博道:“陛下英明睿智,所立下的太子,必是杰出,无论陛下作什么决定,微臣都誓死遵从。”
温彦博此言一出,在场众臣都是心道,果真是大赵宰辅,这等揣摩圣意的手段实在令人佩服,难怪李重九让他一直担任大赵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