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哭笑不得,只能再次解释说:“王上,燕国眼下是秦国的盟友。上次攻打陶郡已经得罪了秦国,这次若是再攻打燕国就将彻底得罪秦国了。燕国一旦灭国,赵国将占据大半个北方。居高临下,此乃形胜也,一旦赵国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齐国。不如留着燕国,让我齐国也可左右逢源。”
齐王这次算是明白了,燕国虽是齐国死敌。但眼下齐国国力尚未恢复,即使联合赵、魏两国拿下燕国,得益最大的还会是赵国。所以不如留下燕国牵制赵国。
想通了这个道理,齐王只得点了点头,说道:“那寡人就依丞相之见吧!”
韩国,新郑。太子然正和范睢谈论燕国之事。
“太子殿下,燕惠王之死太过蹊跷,臣以为多半是公孙操弑君,欲效仿齐国田氏,行代燕之事。”
太子然点了点头,在原本的历史上,燕王是一年后猝死的。后世史学家认为很有可能是公孙操弑君,但弑君的缘由众说纷纭。太子然还是比较赞成范睢所说的。
“那依先生之见,我们韩国是否有利可图?燕国新君年幼,掌大权者,公孙操也!我听闻公孙操此人,甚无本事。燕国还有一派支持嫡长子公子辛继位,此乃内患。若是出兵伐燕,当有很大胜算!”太子然分析道。
太子然可是记得很清楚,历史上公孙操弑君后,韩、魏、楚三国伐韩,大胜之。赵国之所以没有参与,是因为苏代游说赵王,告诉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赵王担心秦国真做了那个渔翁,于是没有参与伐燕。
“燕国不遵礼制,立庶子(注:范睢认为公子究出生时是庶子,那么终生为庶子)继承王位,韩国若是讨伐,立燕惠王嫡长子公子辛为王,仁义之名将广为流传,此乃得其名也!眼下韩国最缺马匹,燕国可是盛产良马之国,趁此讨伐,或得良马或得百里之地,此乃得其利也!”范睢分析道。
“那就依先生之见,联合赵、魏两国讨伐燕国!”太子然抚掌大笑。
“太子殿下,为了师出有名,不如请示周天子,可得忠义之名。”范睢继续进言。
“周天子?”太子然呵呵一笑,有了一个妙计!
第八十八章 燕国的危机
邯郸,燕王之死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赵国。
作为北方诸侯国,燕国和赵国有着太多的共同点——同样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同样的地广人稀、盛产战马,同样的以骑兵名扬天下。因此从一开始,赵国就极为重视燕国。没办法,两个极度相似的国家,要么成为敌人要么成为盟友,而成为前者的可能无疑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