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王上,臣以为,至少需要三十万大军才能保此战获胜无虞!”白起想了想,报出了这么个数字。
“三十万。”秦王嘀咕着。
这已经是眼下秦国将近一半的兵力了。不过如果真可以攻下雁门、云中两郡,什么样的代价都可以承受。
“武安君,我大秦一旦北上,赵国必倾全国之兵来抗,以三十万对七十万之众,你有几分胜算?”秦王问道。
“回禀王上,臣以为有燕国牵制,赵国不敢举全国之兵来抗。此战贵在出其不意,只要能在先期拿下雁门半郡之地,我大秦就立于不败之地。臣预计赵国最多出动四十万大军。等后期赵国大军来援,就进入相持状态。相持之下比拼的就是国力,只要我大秦不出现粮草不济,赵国必定先于我大秦垮掉。”白起语气坚定地说道。
看到秦王点头,白起继续说道:“为了防止韩、魏两国北上支援,我们必须保证韩、魏两国要受到足够的压力。因此南线的战事就需要楚国、南阳郡的鼎力支持,只要拖得半年甚至三五月,赵国必定崩溃。赵国一败,韩、魏不足为虑。此乃釜底抽薪之计。”
“好!那就依武安君之见。”秦王下了最后的决定。
第九十章 各怀鬼胎
齐国,临淄。
齐王望着苏代、苏厉两人离去的身影,心里面还是很犹豫。此二人自燕国而来,自称投奔齐国。但有了苏秦的先例,齐王实在不敢相信他们兄弟俩。
据两人所言,燕国现在主事者为丞相公孙操。其人性贪好权,燕惠王之死多半事有蹊跷。潜台词就是两人怀疑公孙操弑君,但因为没有证据,两人不敢乱下结论。
可事实上,韩、赵、魏正是打着周天子的名号,以燕国丞相公孙操弑君为由讨伐燕国。因此,齐王还是很愿意相信公孙操弑君的可能。
但当齐王问道,齐国当如何自处,伐燕还是救燕之时。两人居然各执己见,苏代认为当救燕,苏厉认为当伐燕。这让本就头疼的齐王更加心烦。
“王上,苏代、苏厉两人不过是为求富贵,各言其是。这样,无论王上选择伐燕还是救燕,他们中至少有一人可以中王上的心意。如果看法一致的话,一旦不为王上所信,那就失去了富贵。”田单笑着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啊!我就说他们一道而来,怎么会有两种看法呢!”齐王有些恍然大悟。
田单笑而不言,刚才苏代、苏厉两人的做法合情合理。两人自燕国而来,若是一来就赞同伐燕,有寡恩少义之嫌,但若是主张救燕,则又有心念旧主之嫌。实在难以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