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一愣,心道这一路上都没有大军突围的消息,乐乘怕是很难突围出来了,但事情没有那么绝对,因此只能吞吞吐吐地说道:“多半凶多吉少!”然后转移话题说:“请王上立即命令赵奢回援邯郸,紧闭邯郸四门,以防不测!”

第七十六章 不满的楚王

楚国,郢都。

景阳兵败返回郢都后即被楚王雪藏,军国大事悉数交由安平侯项承负责(即项燕之父,项羽的曾祖父)。天下的形势波谲云诡,秦国刚刚在鱼复击败楚国,旋即兵败江州。曾经声名赫赫能止楚国小儿夜啼的巴郡郡守张若战死沙场,巴郡纳入韩国版图。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月,蜀郡也为韩国所克,李冰、李毅举郡投降。

楚国本来应该暗自高兴,少了巴蜀两郡的秦军主力威胁,黔中的数个城邑和鄢城岂不是收复有望!毕竟,秦军在这些分散的城邑驻军数量不多,对楚国来说不难攻取。潜在的最大竞争对手——韩国,目前更关心与赵国在武安一带对峙的结果,怕是无暇兼并这些地方。

经不住大臣们的撩拨,楚王立即派项承领军五万,先去攻占鄢城。鄢城北接南阳,也曾是楚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楚王对此是势在必得。最初的行军可谓一帆风顺,项承大军沿着汉水一路北上,沿途所向披靡,秦军仅仅驻军两三百人的小邑根本挡不住楚军的一次冲锋。

自竟陵逆流而上两百五十里即是蓝田(咸阳附近也有蓝田县,大家不要混淆了),情报称秦军在此有驻军两千多人,项承也清楚,蓝田既下,鄢城近在咫尺。真正计较起来,蓝田是鄢城南面仅有的一个要塞,绝对不好攻打。因此将士气充分鼓舞起来后,项承才带领楚军气势如虹地直奔蓝田而去。

可惜一切都是白费功夫,项承带领大军抵达蓝田后,才发现蓝田已经易主。本该是战战兢兢迎接自己大军到来的秦军换成了优哉游哉的韩军,城头上数面“韩”字大旗昭示着这里已经是韩国的地界。

项承一下子就愣住了,楚王也没告诉自己,如果鄢城被韩国占据了,自己是打还是不打啊!自己接受的命令是歼灭鄢城的秦军,攻占鄢城。现在秦军多半是被韩军消灭了,鄢城却归了韩国。自己打的话倒是不违抗王命,但无疑会开启韩楚两国的战事。不打的话又心有不甘,别看蓝田是一座要塞,凭借手下的五万大军,项承有自信三日内攻克蓝田,抵达鄢城脚下。

不得已,项承派遣使者入城,问询韩国为何会出兵。毕竟,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楚国的想法,韩国占据巴蜀两地就好了,巫县以东的秦地统统归楚国才对。韩国怎么能背信弃义抢占属于楚国的地盘呢!而且,细说起来,鄢城从一开始就是楚国的地盘!眼瞅着秦国不行了,楚国可以雄起一回收复失地,又让韩国搅黄了!项承心里自然很是不甘。

蓝田方面的答复却是这不赖韩国。当初韩楚两国商定的是巴郡的归属,巫山以东两百里归楚,巫山以西属韩。鄢城本来就不属于巴郡,秦韩两国还处于交战状态,韩国自然可以攻打秦国的城邑。更何况,秦军是主动向韩国献城投降,太尉暴鸢已经率领三万大军占领了鄢城。楚国想要韩国交出鄢城全境的话,绝对是痴心妄想。

最后,韩军还信誓旦旦地告诉项承的使者,为了韩楚两国的关系,暴鸢已经下令放弃了鄢城最南端的几个城邑。否则,楚军怕是刚刚从竟陵北上五十里就会和韩军相遇。这两百里土地的让步已经是韩国的极限,韩国愿意以西起巫县东至蓝田一线和楚国划分国界。

听到这样的回复,项承竟然无言以对。鄢城是楚国的不假,但却被秦国强占了数年。现在,大败的秦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将鄢城献给韩国,自然而然就成了韩国的土地。楚国还真不好说什么。

牵扯到和韩国关系的大事,项承不敢擅自做决断。除了火速派遣使者前往郢都报信,项承也只能退兵三十里,等待来自郢都的命令。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即就怒了,韩国是在戏耍自己吗?!明明知道自己对鄢城的野心却偏偏夺人所爱!楚王却是忘了,从始至终,韩王就没有答应他不攻占鄢城。一切都是楚王自相情愿的想法。鄢城距离南阳如此近,韩国不可能不想将其纳入韩国南阳的版图。何况,韩国为了避免刺激楚国,已经给楚国预留了两百里的缓冲地带,秦国占据的巫县——蓝田以南多多少少也有一万多户的百姓,对楚国聊胜于无。

令尹芈梁清楚,现在得罪韩国实属不智,鄢城在韩国手中已经是事实,楚国能做的就是接受这个事实。除非楚国愿意倾尽举国之兵和韩国对抗,否则就得学哑巴吃黄连,有苦自知而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