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是啊!韩国刚刚击败赵国,声势正隆!韩国主动送我们好处,我们不接受的话就是平白树立了一个敌人!拒绝易地万万不妥!”

“太傅说的很中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

“易地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大好事!绝对不能拒绝!”

很快,楚国的群臣一个个站了出来附和太傅的意见,响应左徒黄歇的居然寥寥无几!

楚王趁势站了起来,说道:“寡人心意已决!和韩国易地之事就这么办了,越快越好!”

秦国,咸阳。

一个月的时间已经足够秦国上下消化巴蜀失守的事实。毕竟,自从汉中失守的那一天起,秦国就已经准备好接受最坏的结果。虽然这一天来的比秦国预料地还早一些,也难接受一些,但终究在秦国的承受范围内。日子虽然难过也要过,不是吗?!

对秦国来说,这次和前几次一样,得利最大的依然是韩国,受伤最重的依然是秦国。易地成功后,韩国正式有了颍淮之地,加上之前从魏国手里得到的上蔡、召陵数地和更早的舞阳、叶阳,韩国理所当然地重新设置了一郡——名为汝南郡,郡治上蔡。算上新得到的巴蜀两郡,韩国悄然间拥有了八郡之地,其地域之广,仅次于楚国。就连励精图治多年的赵国也要甘拜下风。

对于韩国的扩张,齐国、魏国蚕食赵地,楚国的自鸣得意,燕国的碌碌无为,秦国一直假装淡然处之。这并不是秦国不作为,而是秦国清楚,这不是自己作为的最好机会。秦国确实按照赵国的请求出兵了,只是没有强攻河东而已,可结果呢,不争气的赵国没有打压成韩国,反而被韩国挫了锐气。如果不是有更加悲催的齐国作为陪衬,赵国的面子算是彻底丢尽了。

在意识到赵国没有全力攻打河东的那一刻起,秦国就决定了任由中原乱糟糟的形势继续。秦国不傻,河西的赵军都不忧心邯郸,秦国又何必冒着巨大的风险充当赵国的马前卒呢!毕竟,秦国只是赵国的一纸盟友,不是小弟!

这次风起云涌席卷六国的连绵战事,秦国很好的扮演了看客。毕竟巴蜀和秦国隔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汉中,秦国也只能听之任之。也许是看客的心理,反而让秦国更加地清晰地看清了韩国的一系列动作。

就拿这次,韩国几乎是倾尽了举国之兵,又是牵制秦国,又是打压赵国,终极目的就为了一个——拿下巴蜀。其冒险精神之强,绝对令天下列国都难以望其项背。秦国这些年在韩国身上吃的亏多了,也开始利用这次机会认真研究韩国。孙子说得好嘛,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仔细计较起来,韩国除了一开始是诚心依附赵国、魏国,狐假虎威收复了颍川,后面对赵国、魏国完全就是貌合神离。无论是借助秦、赵、魏三国争霸太原、河东的机会奇袭南阳,还是借六国伐秦的时机远征汉中,抑或怂恿楚国与秦国交恶,待双方两败俱伤时兴兵取巴蜀,这些本该是秦国玩的最熟的东西,韩国玩的也是炉火纯青。

秦王思考了一整夜,终于得出一个结论——韩国从一开始就知道该怎么开疆扩土。让魏国挡在抗秦的第一线,以汉中、武关锁死秦国南下的道路,将巴蜀、南阳作为最大的粮仓,一条清晰的发展路线图显露了出来。

韩国弱小的时候,地处四战之地是一个死穴,但如今,在秦王看来,似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优势。这次赵国为何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亏?就是因为韩国占据了上党!距离韩国、魏国只有百十里之遥的邯郸一下子成为赵国的死穴。还有魏国,不也正是因为大梁距离韩国太近而受韩国的影响颇深吗?

“必须让韩国暴露称霸中原的决心,否则,各国不以韩国为敌,秦国的局面完全打不开!”秦王暗暗思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