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还是要向先王学习,当初先王登基继位为王,在宣太后的默许下,四贵跋扈张扬,可到了最后,笑到最后的还是先王。勾践可以做到的,我赵柱(嬴柱)一样可以做到!

“那就整修军备,准备迎接韩国使者的到访吧!”秦王下了命令!

三天后,韩王使者唐雎抵达栎阳,求见秦王,秦王允之,召三公九卿见之。

或许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大国风度,秦王并没有派人为难唐雎,但也没有过分亲近,一切招待,系数按照之前的规矩,并没有因为韩国大军压境就刻意讨好。

在正式的朝会上,秦王第一句话就是问唐雎,“寡人闻先生为魏人,曾侍奉安陵君,缘何为韩国效力?”

这句话可谓诛心之言。不仅暗中讽刺唐雎不忠于魏,也是在挑拨唐雎和韩王的关系。

“臣听闻,百里奚身为楚人,却先后仕于虞国、秦国。管夷吾在成为齐桓公的丞相前,也曾侍奉在公子纠身旁!由此可见,欲要施展胸中抱负,恩泽万民,国籍又怎么能成为阻碍!秦国的许多大臣往上数三代,很多都是山东籍贯吧!魏国背信弃义,身死而国灭,臣自然另寻明主。如果王上如韩王施行仁政,以信义著称,臣未必不能向王上效命!”唐雎笑着回道。

秦王尴尬地笑了笑,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下去。纠结下去的话,依照对方的伶牙俐齿,自己也讨不了好!而且,最关键的是浪费时间。

“先生远道而来,有何见教于寡人?”秦王一副求教的姿态,但形胜而倨傲,分明是徒有其表。

“见教不敢当!但却有些许消息要告知王上!”

“请先生言!”

唐雎环顾了眼秦国大臣,长叹道:“燕国二十万大军讨伐齐国,齐国割南阳、故鲁之地,已经向韩国求和。赵国损兵十数万,已经从河内、上党退兵!韩国巴蜀十万大军顺流而下,包围了郢都,楚国不能抵挡,已经委派令尹芈梁向洛阳请罪求和!”

秦王脸上的惊讶一闪而过,前两个消息,已经由在邯郸、临淄的黑冰台核实无误,至于楚国,虽然尚未有消息传来,但韩国在大占优势的情况下,没必要诓骗自己!也就是说,楚国之所以没能声援秦国,是由于郢都被围。这实在是再糟糕不过的消息了!但却还在秦国的承受范围内。

秦王干笑了两声,然后恢复无悲无喜的表情。

唐雎瞥见许多秦国大臣已经脸色苍白,知道秦王不过是外强中干,果断下了一剂猛药,道:“臣来时,洛阳刚好接到韩腾、乐乘的联名奏疏,咸阳以西的半个关中之地,已经系数落入韩国手中!两人请求韩王发兵二十万,一路十万由峣关入关中,一路由河东渡洛水,灭秦国社稷!韩王目前仍然难以下决心!”

听到唐雎的这个爆料,秦国君臣再也坐不住了。就连白起也是死死盯着唐雎,想要听他接下来的言论。很明显,韩国若是如此做,秦国的末日就到了!但唐雎之所以出现在栎阳,显然,韩国的朝堂还有不同的声音!事情也就有转圜的余地!

唐雎微微一笑,显然很享受秦国君臣提心吊胆的样子,说道:“不过,有人上言称,秦国也曾抵抗西戎,有守卫边疆之功,于天下有恩,不该轻易灭绝秦国社稷!韩国之所以灭魏者,盖因魏国背信弃义,屡次三番伐我韩国。其韩、赵、魏结盟时,魏既反叛,意欲突袭新郑,灭我韩国,为我韩国所败,韩国念其同出晋国,不愿多起战端,故而收起地,降其爵,怎料魏国不思悔改,撺掇秦、赵、齐、楚,方才有这场五个多月,涂炭生灵的天下混战!如此情形,不灭魏无以告慰各国亡灵,无以平息百姓之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