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将军乐乘,取秦之陇西,开疆六百里,晋为一等子爵,号信,以为殊荣,增加食邑八百户,合计一千两百户。

校尉朱亥,破齐军于平阳,斩首逾千,俘虏齐军校尉以上三人,晋为二等子爵,增加食邑五百户,合计一千户。

……

因为此次弭兵之盟,韩国已然成为天下秩序的维持者,为了以武力促和平,协调用兵之事,韩王下令,置四将军,分为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四将军平时不掌兵权,战时凭借虎符领兵出征。

以李牧为征北将军,负责燕、赵两国事宜;以蒙骜为征西将军,负责秦国事宜;以韩腾为征东将军,负责齐国事宜;以乐乘为征南将军,负责楚、越两国事宜。

另,韩国重新划分了新占领的土地,置郡县。具体来说,原属秦国的土地分为三郡,陇西、北地、天水。北地郡为义渠故地,天水则是咸阳以西的半个内史郡。原属齐国的土地分为三郡,泰山、琅琊、城阳。淮泗之地则置东海、下邳、广陵三郡。

如此,韩国在拥有颍川、三川、上党、南阳、汉中、巴、蜀、汝南、东郡、砀郡、河内的基础上,平添了九个郡,全国共计二十个郡,有民一百三十万户,但因为连绵的战事,可以凑出的大军反而只有九十多万。

按照韩国目前的官员体系,一县之令治民有方,积功可升迁到郡,一郡之长有功,若要升迁的话,只能是到中央,而中央却没有那么多职位。毕竟,郡守秩比两千石,比之九卿只是略低,如何安排倒是成了一个问题。

有感于此,韩王特地在郡的上一级置州,一州长官为刺史,下辖三五郡,作为郡守升迁到中央的一个跨度,同时,重新规定了各级官员的俸禄。以三公为例,丞相秩三千石,御史大夫、太尉秩比三千石。九卿待遇略有差异,秩两千六百石到两千四百石之间。刺史秩两千石,郡守秩比两千石,但实际上可能只有一千八百石。

青州,下辖泰山、琅琊、城阳三郡。徐州,下辖东海、下邳、广陵三郡。凉州,下辖陇西、北地、天水三郡。益州,下辖汉中、巴、蜀三郡。并州,下辖河内、上党两郡。豫州,下辖东郡、砀郡两郡。司隶州,下辖颍川、三川、南阳、汝南四郡。

韩王任命靳黈为青州刺史,冯亭为徐州刺史,韩英为司隶刺史,严奎为益州刺史,荀况为豫州刺史,魏辙为凉州刺史,司马德为并州刺史。

在这项任命中,除了魏辙,其他六人都是切切实实治民有功,经验也称得上丰富。即使经验最少的司马德也曾为洛阳令,任职的并州也不过下辖两郡,众人并无异议。但对魏辙的提拔使用上,有些人就颇有微词了。

这是因为魏辙的身份有些尴尬。在此之前,他是河东郡守,而这一次大战,韩国为数不多的失败就是发生在河东。如今,整个河东已经成为秦国的领土。虽然河东战败的主要责任在于暴鸢的指挥不当,暴鸢也受到了减少五百食邑的惩处,但在许多人看来,魏辙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韩王在对魏辙的处置上,罕见的没有表态。

这次韩王并无和群臣商量,就直接将全国二十个郡划分成七个州,而且直接拔高了三公九卿的俸禄。谁都知道,如果说之前每个郡守都有希望晋升为九卿。那么现在,刺史将成为郡守升到三公九卿的一道不可绕过的坎。只有在刺史的位置上立下一定的功劳,才会成为三公九卿的存在。但凡有上进心的郡守都眼巴巴地盯着这个位置。

魏辙可好,身为河东郡守丢掉了河东,不但无过,反而升迁为并州刺史,执掌三个大郡。如果韩王不给出一个说法,不少人怕是会心生不满。直接非议声望如日中天的韩王是不敢的,但腹诽韩王识人不明却是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