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芈梁则认为韩国心意已决,主动求和只会削弱民心士气,让韩国小觑。如今之局势,唯有死战而已!对于秦、燕、赵、齐四国,威逼利诱,挑明他们若是不肯派兵相救,则楚国甘愿自削王号,归附韩国,助韩国统一天下。只要秦、燕、赵、齐四国救援及时,楚国还是可以渡过此次危机,只是损失多少而已!如果韩国准备不足,楚国甚至有希望收复徐州。
大臣们分为两派,争执不休,楚王也是不胜其烦,不知所措。第一次,楚王觉得,初头的椽子先烂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不是自己挑起合纵,如果自己安分守己,韩国未必会拿自己先立威。只是事已至此,后悔的没有用的。楚王只能寄希望于前线早日传来捷报,又或者秦、燕、赵、齐四国传来回应,愿意派兵支援自己!
但有时候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景阳将军率领十万大军渡江不过十余日,楚国就收到松阳被韩军攻克,五万楚国舟师全军覆没的消息。韩国十万水陆大军更是顺流而下,已经攻占了江水上的要塞鸠兹,正沿着中江前往太湖!毫无疑问,随着韩军控制住江水,楚国又一次被一分为二!
第七十四章 楚国之殇(下)
更令楚国感到绝望的是来自朱方城的消息,江北重镇广陵已经被韩军攻占,韩军正准备渡江。这意味着,江北的二十多万楚军将无法渡江,支援江东。
至于黄山以西的八万大军,随着松阳、余干、南昌等地的失守,最多只剩下两万人。在江南,除了江东的五万大军,剩下的就是会稽郡的两万大军。九万大军,这就是楚国可以调动的所有兵力。
“求和吧!”就连之前的主战派、令尹芈梁也不得不承认,楚国已经完全丧失了最后一丝嬴的可能。就算秦、燕、赵、齐四国肯出兵,以他们坐山观虎斗的心理,打完这一仗,也不知道楚国还剩下多少人!当然,如果四国有些良心,迅速出兵然后进展顺利,让韩国猝不及防的话,楚国完全可以出尔反尔,将之前求和的条件一并取消,反戈韩国一把!
荆州水师已经出现在中江上,下游四百里就是太湖,建在太湖湖畔的吴县实在太危险了。不过,楚国还是要挣扎,太湖上仅有的三千舟师被派到中江入湖口,楚王给他们的命令只有一个,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入湖口,他不要听多么困难,他只要荆州水师无法进入太湖,威胁都城。
左徒黄歇已经赶赴洛阳,楚王临行前已经交待黄歇,只要韩国愿意退兵,江北之地可尽数割让给韩国,黄山以西豫章郡的数百里之地,也将属于韩国。甚至,楚国愿意放弃王号,沦为韩国的附庸。
与此同时,齐国,临淄。
随着齐太后病逝,左丞相田单病重,不能理事,齐国朝堂渐渐由右丞相后胜掌控。中大夫貂勃倒是一名贤臣,可惜,不为其他人所容。前些日子,被后胜一派的官员罗织了许多罪名,貂勃愤而辞官归隐。楚国使者用知其爱好,便用重金收买了右丞相后胜,后胜于是向齐王献策,言明齐、楚唇齿相依,一旦楚国覆灭,韩国下一个对付的国家必然是齐国。
但韩国这个时候也是派出了使者警告齐国,齐国但凡敢调集大军援救楚国,韩国必然发兵三十万灭掉齐国,因此,齐王犹豫不决。在齐王犹豫的时候,韩国果真调集了十数万大军,兵临齐长城一线,河水上,韩国舟师更是旌旗蔽空。
齐王被吓破了胆,即使楚国使者恶毒地表示,如果齐国不出兵,楚国甘愿向韩国投降,割地称臣,然后帮助韩国灭掉齐国,齐王也不为所动。
君王后病逝,田单重病,貂勃归隐,齐国又哪里拿得出信心和韩国斗呢!就凭举国不到二十万的大军,还是凭借宗室的那些尸位素餐的将领!齐国实在不愿意招惹韩国。如果是韩国蒙难,齐国不介意痛打落水狗,但现在是韩国如日中天,齐王还想着多过几年的太平日子。楚国的死活,自己才不关心。在齐王眼里,秦孝文王这么一死,楚国又危在旦夕,合纵的事情已经是黄了!
在燕国都城蓟城,楚国使者也没有收到想要的回复,燕王倒是好酒好肉地招呼着楚国使者,但就是不对出兵援楚做出表态。楚国使者实在等不下去了,挑明了其中的厉害关系后,燕王干脆称病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