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他们在发挥国内的报道中这样写道,“在远东的这支精锐叛军已经拥有了庞大的海军,虽然他们的船只普遍都还和清军一样,但他们的数量要比清军水师船只多得多,而且他们的战斗素质也不一样,整个舰队的船只能保持一个相对均衡的速度以严整的阵型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前进,这本身就说明他们的海军官兵是非常训练有素的……对于近日爆发的英国和太平天国之间的冲突,我们了解到了两种说法,都是互相指责对方有错在先,不过格兰特将军的还有第三种说法,那就是这场意外的冲突只是源于一场误会……”
关于这场冲突除了包令发回国内的详细报告之外,泰晤士报等英国报纸在远东的记者们也纷纷发回了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其中还有一篇关于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专访。
在这篇专访中南丁格尔大力称赞了太平军在医护方面取得的先进经验和一些制度,并且称赞太平军是上帝的骑士,他们非常慷慨的把这些医护经验和制度毫无保留的教给英国的医护人员,并且原用了西王的一句话,医学无国界,他希望英国人民也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护。
当说起最近的中英冲突之时,南丁格尔毫不犹豫的指责了英国海军的傲慢和无礼,她很是不满意英国海军在同太平军有协约的情况下,还进行挑衅并且酿成了这场冲突。南丁格尔认为远东的大英帝国海军毫无骑士风度,与在克里米亚奋战的本土海军表现是大相径庭的。
同时泰晤士报等英国报纸的记者们还摘剪了不少太平天国报纸的内容发回国内,这包括《苏福新报》、《申报》、《苏州日报》等在太平天国治下重量级的新闻报纸,所摘剪的内容自然都是关于这场冲突的。当中很大篇幅都是各地民众对英国海军的蛮横无礼的抗议,以及太平天国普通民众对英国的看法,很多人经过这次冲突对英国抱有强烈的敌视,这是非常不妙的。
当所有的消息回到英国本土的时候,各方反应是不一样的。一些强硬派的英国议员要求增派远征部队向太平天国宣战,而更为理智的一些人们则站在经济角度出发,分析了不能和太平天国开战的原因,这些人的背后自然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影子。
同时东方神秘女性李璇玑继续发挥她的作用,她的反战呼吁和南丁格尔的言论在英国民间掀起了一阵反战的热潮,多数英国人还是觉得远东海军做法失当,毕竟和太平军有关于让出珠江口的协约在先,继而在珠江口爆发海战那便是说明英国舰队有挑衅的动机在里面,无视签订过的协约这是非常不讲信用的事,难怪提灯女神会职责远东海军没有骑士精神,因为英国人一直很注重契约精神。
最后英国议会经过三天激烈的辩论,最终以654票对231票否定了对太平天国开战的议案,英国首相巴麦尊虽然是强硬派,但在国内经济不景气,印度大起义没有平息的情况下,他也只能选择了放弃战争。
表决之后的当日,巴麦尊下令解除了包令远东英国公使和香港总督的职务,取而代之的是苏格兰人詹姆斯·布鲁斯,也就是时任加拿大总督的额尔金爵士。这位额尔金爵士萧云贵和洪韵儿一定不会陌生,他就是历史上火烧圆明园的元凶之一,而他的罪行不止火烧圆明园,他还劫掠过希腊的帕特农神庙。
额尔金是英国贵族封号,额尔金爵士的本名是詹姆斯·布鲁斯,但萧云贵他两更习惯称呼此人为额尔金,英国人也习惯称呼其额尔金爵士。
巴麦尊派遣额尔金前往接替犯了错误的包令不但是为了给这次事件有个交代,同时也是为了平息国内民众的一些不满,而且也有向太平天国示弱的意思。但他真实的用意还是为了扩大远东的利益,因为额尔金比包令更加的精明和强硬,巴麦尊相信额尔金能够做到包令做不到的一些事。同时额尔金肩负解决广州珠江口冲突事件的使命,巴麦尊给他的底限就是大英帝国无论如何不能赔款!
就在英国人做出人事调整的时候,广州战役也进入了尾声。面对太平军强大的海陆两军,清军没有抵抗太久。六月二十三日,太平军侵入珠江的水军在两岸炮台的支援下全歼了清军广东水师。可怜的清军水师因为英国舰队的逼迫一直停靠在广州,随后与太平军水军在珠江内交手,不到半个时辰之内就被击沉、击伤半数的船只,随后清军水师提督黄开广下令向太平军投降。至此太平军完全掌握了水上通道,后续的运兵船直接在广州附近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行动。
陆上的战斗更为激烈一些,广州将军穆克德纳亲率兵马阻截太平军的登陆部队,但被在登陆场附近驻守的第三师击退。连续两天清军都出队猛攻第三师的阵地,但面对第三师的线膛步枪和新式西洋火炮,清军的溃败比冲锋的速度更快。可他们就像烦人的苍蝇一样,赶走了之后又重新聚集然后再来一次冲锋。
到了第三天上,第三师开始了反冲锋,只是一次冲锋就让清军尝到了全面溃败的苦果,第三师的太平军官兵们用刺刀狠狠的教训了清军,广州将军穆克德纳死于乱军之中,太平军开始包围整座广州城。
海军并没有大规模炮击广州城,仅仅是对清军外围要地和城垣进行了炮击,太平军并不希望过多的伤及广州城内的平民百姓。随后的外围争夺战也很简单,清军早就没有了斗志,要么投降,要么退入城内,广州城外围要地尽数落入太平军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