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在日本上映的时间是七月六日,当时日本国内才刚刚被长崎上空飘扬传单打脸,而日本陆军盗卖军火给红军的事情通过电影被捅出来,整个日本顿时沸腾了。
七月九日,该电影在日本上映后第三天,尽管已被官方紧急禁播,但其影响,却已象滚雪球般不断地扩大,东京永田町的国会议事堂门外,被无数愤怒的民众挤得插针难下,“天诛国贼”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林汉几年前布下的暗子,终于在日本干涉军第一波侵华受挫,国内群情沸腾,矛盾激愤的最敏感时刻被引爆。
第183章 不能打,不该打的战争
电影《战争之王》给日本政坛造成短暂的混乱,随着日本军部派出宪兵,逮捕台湾驻军的相关责任人作为结局,勉强给民众有了一个交待,方才暂时将沸腾激昂的民情安抚了下去。
但是,心中积压了无数怨气的皇道派成员,又岂是逮捕几条军部的蛀虫就能满足的?
他们的不满,并不真的是因为台湾驻军的腐败行为,也不是军部的对华政策问题,骨子里根子里真正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利益因素。
皇道派是一个松散的集团,大体上由年青的野战部队军官,甚至是连排级军官组成的。他们在对华对苏态度上激进的主张,说白了还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对于中下级军官来说,只有战争才能获得最快的升迁的机会。而在和平期内,这些底层出身军官想要升职,只能老老实实地去熬资历。而他们本身没有什么大后台大背景,在日本这个等级观念极严重,升职更要讲后台讲靠山讲“抱大腿”的国度,和平时期想升职哪有什么指望?
相比之下,统制派的军官本就是占据日本军部的上层,自成一体,拥有正规“科班”陆大毕业的金字招牌,所有升迁,提拔的好机会,全部给“自己人”内部消化了,这才是双方“仇深似海”甚至扯破脸大搞下克上玩暗杀的真正原因之所在。
如果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分析,双方矛盾的根源,用四个字就可以说清楚了:阶级固化。
无论是长崎的“纸片轰炸”,还是电影《战争之王》里捅出来的陆军盗卖军火丑闻的冲击,都是林汉往这些心怀怨气,心存不满的皇道派军官怨火重重的脑子里再浇了一勺汽油,让他们心中的怨火烧得更旺。
七月十日这天,香田清贞大尉、安藤辉三大尉、河野寿大尉,皇道派的几个年青的激进青年军官,正聚集在东京永田町的一家料亭店里,进行一星期一次的见面会。自从六月分中国事变起,这样的聚会就开始频繁起来。
河野寿大尉大尉铁青地脸道:“我们的梦该醒了!住在永田町的那帮国贼们,这两个月来,他们把大日本帝国都折腾成什么样了?安藤君,香田君我们该有所行动了。”
自从五月底,日本国内连续爆发恐怖事件,大批统制派高官被杀后,这样聚会的频率就多了起来。当时一直被打压的皇道派人士,都看到了借机崛起的机会,然而现实是无情的,即使统制派一夜之间死掉了数位重要的大人物,甚至连背后支持统制派的天皇都死了,可是位于中下层的皇道派仍然没有得到上升的空间。
安藤辉摇头道:“现在不是时候,自从天皇陛下遇刺之后,整个东京到处都是特高科的耳目。现在的东京,戒备程度要比从前严密了不知多少倍,我们根本动弹不得。香田君,我们必须忍耐!”
河野兽大尉不满地哼道:“忍忍忍……最好的机会已经错过了!国会里的那帮国贼们呢,现在这个时候,还在想着‘合法’进入中国。早在三年前常凯申遇刺的时候,他们就该全面动手了。现在的南支那,那些红色布尔什维克,远不是常凯申的那帮废物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