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格斗士战斗机压阵,加上大机群混战降低“人形雷达”的指挥下空战效率的加成,当日双方空战损失的交换比仍然在五比一以上。
十月二日,双方再战。这一天,皇家空军在浙江上空又损失了三十余架战机,而对手在空战算上降落后损毁和报废的,总共只损失了十一架战机。
而十月三日又战过一场,皇家空军又付出了四十余架战机的永久损失,而这时他的对手损失则掉到了个位数以下。
由于损失巨大,十月四日皇家空军被迫停止了出动,转入休整期。而得到前线空军损失报告的英国记者,在四日的《泰晤士报》的头版,用“第二次福克式灾难”,来形容这数天来皇家空军遭遇的惨痛损失。
一战时1915年,德国的福克战斗机创造性地将同步射击谐调器装上飞机,一举解决了战斗机在空战中前射的问题。这种革命性的创新导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德国飞机在西线战场上对英法战机形成了屠杀般的绝对优势,这也就是福克式灾难之说的由来。而此时红军空军的主力战fw90,恰好也是福克公司的产品,所以被英国人称为第二次福克式灾难。
战前,为了给自己捞取政治资本,新任的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自大地对着外国记者发狂言道:“大英帝国的皇家空军,会通过大规模的空战,好好地教育那些黄皮猴子什么叫真正的空战!同样我们也会借着这个机会,警告东边那些躲在黄皮猴子身后对着日不落帝国打黑枪的某些国家,这种自作聪明的投机游戏是很危险的。”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承平日久的皇家空军,在时隔近二十年后,在浙江再次体会到了“福克式灾难”的滋味。
从九月份起,远在舟山群岛皇家空军就为自己的飞机在空战中从性能到战术都低对手一个层次而头痛,苦逼地盼望着新式战机能尽早参战时,后方本土的“大老爷们”却没有几个真正能体会到前线部队的苦衷和渴求,他们只顾忙着对着记者和民众吹牛,说大话和进行政治作秀——这种官僚主义问题哪个国家都存在,只是程度有别罢了。
到了十月九日,英国皇家空军得到了正在台湾训练的飞行部队兵员补充后,再次大批出动飞机到上海上空挑战,然而结果依旧是一边倒的惨败。缺少时间的皇家空军来不及等候大批格斗士战斗机的到来完成换装就强行参战的恶果,又一次变成了巨大的损失,在空战中,双方再度打出47:8的离谱交换比。
十月九日的空战结束后,舟山岛上的英军总指挥官当晚在日记里写道:“我们的对手,并不只是黄皮猴子,还有德国人和苏联人。不先把这两个打黑拳的赶下场,在把对面黄皮猴子的血流干之前,日不落帝国的皇家空军自己就先要变成历史了。”
在空战取得了出色的交换比后,红军领导继续本着强则示敌以弱的原则,在公布战损时,有意地根据英国人的数据多报自己的损失,大量地将被击伤的战机变成了击落,令双方的战果变成2:1这种对手能够接受的数据。
这种夸大自己损失的掺水数据,舟山前线的英国空军基层飞行员根本不相信,但是远在万里之外伦敦的英国首相,对华战争主战派的国会议员们,他们却是信了。红军主动地“虚报”自己的损失,主动地为皇家空军的战果“注水”,后果却是将舟山岛上的英国空军又坑了数天。
当时傲慢大英国帝国的首相,在面对着记者的采访时,牛气哄哄地道:“别说这种二比一的交换比是注过水的,就算真的是二比一损失比,我们大英帝国凭着自己庞大的工业机器,用硬磨硬耗的方式也能将东方的黄皮猴子的飞机全部耗光。”
他的傲慢狂言,让最前线的皇家空军一线部队飞行员心里坚起中指问候他的父母的同时,也不得不再度硬着头皮,继续驾驶着性能落后对手一代战机在客场和优势的对手出战。
从十月一日暴发的大空战,一直打到十月十四日,因为新一轮的台风影响才宣告停止。在此期间,已有超过三百架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在浙江和上海上空被击落,上百名飞行员进了红军的俘虏营,算上返回后重伤报废的飞机,以及前面一个月零零碎碎的损失,全部飞机损失接近六百架,损失的飞行员更是达到五百人之多。
此战过后,大英帝国在远东的空军力量几乎被全部耗光耗尽,而十月二日还在对着外国记者牛气哄哄的鲍德温首相,在连续接到来自空军和下层飞行员充满“咆哮和愤怒”的电报后,终于如梦初醒般地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借着“台风”这个日本人用过的好理由,宣布暂停了这种损失惨重的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