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时,西孟加拉土邦又发动了一次“围剿”。算上各地调来的土邦领主的私军组成的“联合部队”,总人数已达到五千人之多。

而这时他们的对手,拉塔尼游击队正规军仅有三千余人,此外还有数字多达六千人的刚刚组建的民兵组织。

“第二次围剿”持续近一个月,围剿部队被对手引诱着在山区里转了半个月,然后一不小心,就因为兵力分散被对手啃掉了一个团,然后引发围剿部队的集体崩盘大逃亡。在余下几天的追击作战中,拉塔尼游击队又连续消灭多支溃逃中的围剿部队。此战过后,该部队缴枪一千五百多支,获得弹药无数,更拥有了数门山炮。

靠着这次斩获,拉普尼游击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但队伍急剧扩大,其根据地和游击区面积也大大扩张了,整个西孟加拉邦,有六分一的地区(主要是农村)已在其辐射影响范围内。而该游击队,甚至在孟加拉也建立了小块游击根据地。

到1944年十月时,拉塔尼组织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五千人的正规军,上万名地方民兵游击队的庞大势力,一举成为英属印度地区最大的印共游击队组织。

而这个时期,拉塔尼的名字不但为印度人所熟知,就连在英国伦敦的报纸上,也出现了他的名字。

由于发展顺利,名气越来越大,北边的中国和苏联,这时也都通过各种渠道秘密地向拉塔尼游击队提活动资金甚至是帮助走私武器弹药和药品。

在整个第二次围剿过程中,英国人依旧没有下场插手。官方军方仅仅只是派出少量的军官进行“上层指点”。当时的英国驻印总督对着过来求助的西孟加拉邦领主时,他把话说得很好听:“印度不是想脱离英国宗主国闹独立吗?你们要自行建国我们们可以考虑,但前提是,你们必须体现出能保护自己的‘潜质’。”

英国驻印总督当时甚至告诉西孟加拉邦的领主,如果他们能凭自己的力量剿灭这支印共游击队,他会电告英女皇,考虑西孟加拉“完全自治”的话题。

而后当时英国驻印总督蒙巴顿,给予西孟加拉土邦主最大的支持是提供了一千条李恩菲尔德步枪和少量的火炮,余下的事他就完全不插手了。

在英国人故意不插手看笑话的情况下,西孟加拉土邦领主自己组建的“剿匪大军”,很快遭遇了丢人的失败。在剿匪部队的主力被拉塔尼游击队分割、围歼痛打时,明明两百公里外就有一座英军机场,机场上还停着整整三十架布伦海姆轰炸机,但是当时任凭印度土邦领主如何哀求,英军就是不肯出动轰炸机轰炸,坐视土邦领主的部队被对方歼灭,成就了拉塔尼“西孟加拉之虎”的美名。

放纵印共游击队在西孟加拉坐大,完全出自阿尔托利娅的建议,并得到了英国上层的批准,而英国情报部门的“第五处”也参予了这个计划。

在阿尔托利娅看来,印度的高种姓,他们心中的“印独”意识,正变得越来越强烈,光靠简单的安抚和恐吓,已经不能阻止这些越来越不老实的家伙不去“胡思乱想”了,必须采取更激进的行动“敲打他们”,才能让这些不安份的家伙们看清楚现实。

英国政府搀起袖子下场给予其当头棒喝,并不是太合适。在阿尔托利娅看来,没有比让印共下场教训这些人更合适的对象了。

“挑动印度内部的阶级对立,让高种姓姓和低种姓、贱民间的矛盾激化,借此来掩盖他们和大英帝国之间的矛盾。”

怀着这样的思路,在第五处情报人员的安排下,那六名印共成员也是英国人有意放走的。那车被劫的军火,也是英国人有意让他们劫走的。甚至车上的轻武器,也是根据游击战的需要特地准备的,就连这伙人劫走军火后用于转移的渔船,也是英国人事先帮忙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