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就是,几位皇子,尤其是派了数名亲信来“监督”赵诚,察合台还派了两支千人队,去扫荡那些沙漠中的盗匪,为将来的商队提供安全的通道,只是刚开始扫荡,效果不太好,连赵诚都遇到了一支小股盗匪。
赵诚宁愿去搜刮那些商人,也不愿去压榨河中地区的平民百姓,因为那些喀喇契丹与畏兀儿的商人才是真正的有钱人,尤其是畏兀儿商人,他们臣服于蒙古很久,在蒙古人的心目中又相当有地位,所以他们的商队可以自由贯通东西,赚取了大量的钱财。就是战争最如火如荼的时候,在蒙古军营之中也随处可见畏兀儿商人的身影,他们发着战争财,将蒙古军的掳获低价购买,然后转手销往外地。
赵诚这个大达鲁花赤,只是一个空架子,手中一分钱也没有,他只能调集一些粮食让那些食不果腹者勉强不至于饿死,连官吏的薪水也一个子没发,这当然会很容易促使这些官吏压榨平民百姓,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因此,他急需要硬通货,并且通过招商活动,集聚人气,扩大就业、内需与本地特产出口,争取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若是将来人们在评价我这个‘古人’时,大概会将我算做一位‘古代经济学家’吧?”赵诚有时这么想。
第二十四章 点石成金(一)
赵诚花了整个夏天与大半个秋天将自己的治下主要城市巡视了一番,才回到总督府所在地撒马儿干,他也只是走马观花地视察。各地官员对自己命令的执行情况,令他还稍感满意,除了衰败的情景和蒙古驻军层出不穷的草菅人命事件之外。
唯一的好处是,经过四个月,身后那一百名护卫“看”上去真正是护卫了。
再一次来到撒马儿干城,城内的情景令他大吃一惊。城外的各交通要道,形色匆匆的各色人等正急忙赶着往城内进发,他们操着不同语言,炫耀着自己的财富,相互交谈着往城内进发。
王敬诚带着人在城外迎接赵诚。
“公子一路辛苦了!”王敬诚与刘翼两人面带喜色地问候道。
“瞧你这气色,很不错啊。”赵诚笑着道。
“公子难道没发现,撒马儿干城内的人气与你走时不太一样吗?”王敬诚道。他被赵诚任命为税政官,在赵诚离开期间,他基本上全权处理总督府内的大小事务。
“哦?这些商人模样的人难道都是来参加拍卖商会的?”赵诚道,“商人们的消息都很灵通啊。”
“属下私自做主,将您的方略利用蒙古军的驿站传向四方,最远的到达别矢八里,那些畏兀儿的王公们都派出了自己的商队前来竞标!”王敬诚道,“商人们唯利是图,此言不虚也!只是一些地方因为蒙古军正在四处攻打,而阻止了一部分商人的到来。饶是如此,还有一些商人绕道前来。”
“当然,只要能赚钱,管他天涯海角或者战火连天呢!”赵诚笑着道,“咱们也不能标价太高,得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才行,羊得养肥了才能宰,但我现在觉得,羊肥了也不能宰,还得等着母羊产羊羔。”
“公子所言极是,他们只要愿意结队来此行商,无论他们将远方的物产贩运至此,还是将本地的特产贩往外国,咱们就有机会收税。”王敬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