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这种事情可遇而不可求。”赵诚道。
于是,赵诚随苟梦玉继续往临安方向赶。越是往南,阳光越来越明媚,繁华的景象让赵诚等人眼花缭乱,对于赵诚来说却更有一番新鲜感。山川、花木与湖泊,到处都给人以温暖和豁然开朗的感觉,商旅更是络绎不绝。他们打量着宋国人,宋国人也打量着这一群服饰各异的外国使节。
那一团繁花似锦处,正是临安府杭州的所在。赵诚没想到宋国给他准备的一整套礼仪实在太繁复了。
因为首先要遣伴使即苟梦玉,赐御筵于班荆馆在赤岸(运河北岸一港),去府五十里,酒七行。翌日登舟,至北郭税亭,茶酒毕,上马入余杭门,至都亭驿,赐褥被、钅沙锣等。第三日,临安府书送酒食,阁门官入位,具朝见仪,投朝见榜子。第四日,入见。伴使至南宫门外下马,北使至隔门内下马,然后才得见皇帝。
据说,这还没完。
第五十一章 使宋(五)
赤岸所在地的走马塘是从北边而来的驿路的必经之路。
它是南宋都城连接北方地域的交通要道,凡从苏州、嘉兴等地传递的紧急邮件和官员商旅,都从临平驿路抵赤岸港、杨家桥、沙田畈,经过走马塘进入临安城(杭州)。之所以叫走马塘,因平坦可驰马,故名。路边苍松夹道,花柳繁盛,南宋定都临安后,又建承天宫、班荆馆、玉润亭等建筑,专门用来接待北面国家的使者,然后用车马载着贵宾,沿走马塘,一路风光,进入临安。
因此,走马塘整日车马滚滚,尘土飞扬,极尽繁华。道路两旁是两里多长的商肆店铺,各地客商贩运居积,蚕茧、药材、麻布、山茶、杨梅、茱茹,都是走马塘一带出产的岁贡。春天,青骢马上,文人学士到郊区踏青行呤,油壁香车里藏着仕女娇娃。外来的官商人马熙熙攘攘,夹杂其间,一派繁荣的景象。九里苍松、古柳修竹,自然成了南宋京城的门面。
苟梦玉不厌其烦将朝廷接待贺兰国王赵诚的诸程序解释清楚。赵诚听着冷汗淋漓,他婉拒苟梦玉那一套繁文缛节,坚持安排自己住下,就得着面见宋国皇帝。
“贵国朝廷的好客与隆礼,小王倍感亲切。但奈何小王向来自由自在惯了,恐怕无法消受。”赵诚道。
“这恐怕不太好吧?”苟梦玉道,“这都是以往的定制,若是下官不依例行事,恐有伤大体。”
“入乡随俗,国主还是遵从大宋朝廷的礼客之道吧。”刘翼也劝道。
“不,不!”赵诚想想都觉得太繁琐,“大宋的风物我平生未见。小王对江南心仪已久,这般机会难得,当畅游临安城内外佳景,哪能受此约束。苟大人,不如这样,在下修书一封,就说小王对大宋皇帝陛下,苟大人及朝中诸参政大人的厚爱。深感受宠若惊,但在下贪念江南风物美景,只能谢绝。望大人转达小王之歉意,并烦请大人引导我等在馆驿住下,只等贵国皇帝陛下召见。”
“那好吧。”苟梦玉只好答应。
赵诚确实觉得这个机会实在是难得,恨不能生为临安人。正是三月,清明时节,人们在这一天为亲人上坟扫墓。但由于一般坟墓都在郊野,因此踏青也就顺理成习。临安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相互劝酬,间或有头戴文士巾的文人们呤诵自己的大作。那身为副使地刘翼也是十分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