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页

“好……”罚中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响起,震耳欲聋。

双方各罚五次,骁骑军这次以三比二获胜。

“国主有令。命骁骑军与神策军健儿台前领赏!”禁军张士达传达着赵诚的命令。

叶三郎与郭侃各自带着自己的手下,来到台前,人人面色赤红,汗流浃背,浑身冒着热气。获胜地一方喜不自胜,败的一方仍然不服气。

“郭兄弟承让了!”叶三郎这时变得谦虚了起来。

“我军新立,配合还不够圆转,暂让你们骁骑军获胜一场。下次就没这么容易了!”郭侃瞪着叶三郎道。他地手下们也都附和道。个个不服气。

“好志气,我大秦男儿应勇于公斗怯于私斗也。输了一场并不丢人,下一场再找回来也不迟啊!”赵诚高兴地拍着叶、郭二人地臂膀道,“骁骑军赏十两黄金,神策军将士虽败,但并未气馁,其情可嘉,每人另赏马鞍一副!”

“谢国主!”叶、郭等人跪谢。

太阳已经爬上了最高顶,阳光正照射在叶、郭两人的身上,两位健壮地年轻人正接受着所有人的注目礼,现场又响起了热烈的叫好声。

“恭喜郭元帅,您有一个好儿子!”宋平凑近郭德海地耳边道。

郭德海正要谦虚两句,那边张士达又开始了下一个仪式:“国主又设封赏,钱五十贯绢二十匹,以比试箭法。凡我大秦国百姓,无论士农工商,皆可下场一试!”

也许是现场的气氛所感染,又或许是赏金吸引人,再或是扬名立万的好胜心使然,张士达话音未落,校场边的围栏外,扑通、扑通地跳出来数百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农夫、牧马人、工匠、商人、士子,还有官府里的小吏和酒肆里跑堂地伙计,竟也夹杂着一些年轻女子和少年人,其中包括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个个都要参加比试。

以前,赵诚为了发现和培养可造之材,每年在秋季农忙结束后举办秋季比武大会,张士达、西壁辉与曹达这样的年轻人就是在这样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并进而成为开国功臣的,就连叶三郎也是因为参加秋比获胜而为中兴府人所熟知。刚刚过去地秋天因为战争没有比赛,这让许多准备在秋比中大显身手之人很是失望,而且根据以往的经验看,赵诚对那些获胜者从来就不吝奖赏。

这成了许多人出人头地的捷径,包括读书人。贺兰书院学生出身的凌去非是许多读书人心目中的典范。

张士达未料道会有这么多人踊跃参加,只好向赵诚请示。

“这很简单啊,让精壮挽强弓,女子挽轻弓,少年换小弓!”赵诚笑道,“分别比试,各取前三名,胜者均得同等封赏,孤怎会爱惜钱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