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页

宋使一行人过平阳府,顺着汾水北上,然后东折平定,过太行娘子关,进入真定府的地界。

与此同时,赵诚的另一位熟人,金国大臣乌古孙仲端已经到了灯枯油尽之时。当年十一月,金帝完颜守绪亲自探视他,并向其问国家大计。

乌古孙仲端提出要尽力与宋国交好,并派使节出使秦国,恢复岁币。他这一立场在金国朝廷并不占多数,给秦国的岁币是不可能的,因为秦国武力征服金国之心已经是路人皆知,给秦国岁币不就是羊入虎口吗?至于与宋国交好则是大多数人赞成的。当年十二月,金使完颜阿虎带出使宋国,口称:

“朕自即位以来,屡告诫边关莫要南下侵宋。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朕若亡于秦国之手,则宋国必有大祸。”

然而宋国君臣当场斥责金使,下了逐客令。乌古孙仲端听到快驿传来的消息,哀叹一声,与世长辞。完颜守绪感念乌古孙仲端昔日的功劳,下令厚葬,至于出使秦国的事情,就让乌古孙仲端之子乌古孙爱实出使秦国1。

泰安九年的正旦节,因为秦王赵诚驻骅在此,真定府车水马龙,比以往更加喧闹繁华。高丽、畏兀儿、于阗,以及打着各种旗号前来的辽东、蒙古部族,还有西域商人前来觐见秦王。

当然宋、金两国使者最受重视,但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

注1:更正:前文有误,“乌古孙仲端”应该是姓“乌古孙”。

第三十章 运筹帷幄(三)

史家的宅第,秦王赵诚驻骅处,在正旦节这一天张灯结彩,灯火通明。

少傅、中书右丞吴礼赶赴真定府,代王后及中书、台谏二院及三司,向赵诚庆贺佳节。

“克己请起,你我之间不用多礼。”赵诚见到吴礼十分开心。吴礼吴克己是赵诚任命并倚重的第一位原河西官员,凡能让赵诚以表字称呼的都是他信任的臣子。

“君臣有别,臣不敢废礼!”吴礼恭敬地回答道,“况臣不令身负王后娘娘与王子殿下旨意,又身负朝中诸大人的嘱咐而来,向吾王敬贺正旦佳节,愿国家昌盛,百姓咸安。”

“嗯,孤离开京师已经半年之久,克己在真定稍等数日,陪孤一道返回京师可好?”赵诚道。

“遵旨。”吴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