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页

“哼!”赵昀脸色微愠,“自秦国崛起,我朝与秦国交往,每次都是如此被动。欲壑难填,秦主总是商贾嘴脸,不知下次他又会提出何等要求。”

赵昀如此想,也是很自然。秦王赵诚在宋国身上占了不少便宜,他反蒙自立前要宋国设榷场,以战马相诱,让宋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擒了察合台,既以此邀功,还与金国串通一气,又从宋国换来二百万两白银,甚至征辽东,又用号称是徽、钦二帝的遗骨换了大笔的酬劳。

现在倒好,又用光复中原的借口,要自己出兵,自己却不能不答应,朝野均有如此的想法。赵昀一想到此处,就感觉有些郁闷,仿佛自己的弱点总能被对方抓住。尤其是赵昀在史弥远死后,大权在握,也很想做出一番丰功伟绩来,臣子们上表要收复“三京”,让他很是兴奋了一阵子。

乔行简也感到郁闷,只得耐心地说道:“秦国虽然国势向上,兵马众多,气焰嚣张,咄咄逼人,然而秦国朝廷向来对我朝尊敬有加,我朝却无法从礼仪上指摘一二,莫之奈何!”

“那依老国公之意,我朝若是首先拿下汴梁,可能守住?”赵昀问道,“我朝虽然欲复中原,但对秦国还是不可不防。”

“这个老臣却不知,陛下不如问边防帅臣。”乔行简不敢拍着胸脯保证,只得拿边将们来搪塞。这正符合乔行简的风格,做事常模棱两可,似是而非。

乔行简的回奏令赵昀有些愤怒,但他念及乔行简在朝野的威望,又是个忠诚老臣,只得压住心中的怒火:“传朕诏令,令边臣上书言事十条,朕必择善而用之。至于与秦国联兵之事,令政事堂、枢密与礼部继续与秦使商议,毋令秦国心生不满。”赵昀又接着道,“我朝万万不可太早应承,礼部优待秦使,礼送出境。待秦使下次再来我临安时,再作计较。”

“遵旨!”乔行简躬身应道。

当他再一次抬起头来,赵昀已经离开了。在假山那一头的回廊下,贾贵妃正在那里向着奔来的赵昀拜迎。在史弥远死后,乔行简对赵昀还是相当满意的,只是后宫之中,赵昀在贾贵妃身上花的精力过多让他有些不满。

……

宋国皇帝赵昀虽然心忧军国大事,也算是日理万机,但是还有暇与内宫中的美人共渡良宵,虽然好色了一些。可是金国皇帝完颜守绪却是度日如年。

汴梁城,皇宫。

身材肥胖的完颜守绪端坐在御案前,用朱笔批阅着如山的奏折,边批阅边破口大骂。如山的奏折当中,不是要粮的,就是要钱的,要么就是告状申冤的,还有要官的。

这个皇位本不应是他当的,宣宗有三子,太子守忠早死,其子被立为皇太孙,可是天不如愿不久也死掉。宣宗皇帝另两个儿子,一个是完颜守纯,一个就是他完颜守绪。宣宗宠爱王氏两姐妹,一个是王淑妃,一个是王皇后,其中王淑妃是完颜守绪的生母,自幼为王皇后所养。嫡长子一脉已绝,按“立嫡不以长,立长不以贤”的皇家传统,自然应立守纯;但王皇后有宠在身,故而完颜守绪被立为皇太子。宣宗驾崩的那天晚上,内侍秘不发丧,完颜守纯被故意锁在旁室,直到完颜守绪即位后,才被放了出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完颜守绪常常如此想道,这正符合他提倡儒学的一贯作风。他从没有将自己饿着,但劳累身体却是有的,尤其是劳神,尽管他操持国事,仍然很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