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某谨遵朝廷的法令,不敢违抗。朝廷大军来我顺天府,张某将承担所有军需。”张柔表明自己的立场。
这倒大帐中的众人感到意外。豪杰就是豪杰,果然拿得起放得下,张柔不可能阻止朝廷大军的南下进驻,更不可能拖延郭侃等人进军的脚步,否则就只能是鱼死网破。然而死的是鱼,网却不一定会破。
时易事移,张柔真切地感受到诸侯拥兵自重的局面不可再维持下去,秦王赵诚不是蒙古可汗,并不依赖于他们这些拥有多寡不等兵力的诸侯治理河北,相反却被视为肉中刺眼中钉。朝廷大军的进驻,就是一张已经拉起的弓,除非弓弦慢慢地放松,各自才能相安无事。而一旦引弓的手受到惊吓,那箭就会离弦而出。朝廷有足够的兵力,亦有骁勇善战的将军指挥,还有百姓的支持,随时可以以武力解决一切障碍。
只是,张柔不知道自己将会有一个何等的结局。他仍然心怀忐忑地思索着,感到焦虑不安,又觉得自己有英雄气短之慨。
即便是有勇有谋的郭侃,还是久经战阵的田雄与郝和尚,他们也在思索,因为他们对赵诚的命令感到费解。赵诚只给人们进驻河北的命令,而未要求他们主动攻击。
“此等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大事,难道可以和平解决?或是效仿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郭侃心中只能做这样想。
第六十一章 河北风云(三)
河东军副帅赵尚文在怀州停驻了下来,因为他得到主帅宋平要来的军报,双方不久合兵一处,留部分人驻守外,大部缓缓北上,跟在耶律楚材与史天泽的后面。
河北之乱在冬天到来的时候,纷纷偃旗息鼓,仿佛从来就没有发生过。然而乱民所到之处的破坏性却是有目共睹的,那些纠合在一起的百姓或者说是官府口中的盗匪所到之处,不可避免地要烧杀抢掠,那些地主富户没来及逃跑的都倒了霉。
河北各地的官府也没有手软,起初每一座城镇最显眼处都有人被公开斩首示众,直到耶律楚材的到来。民乱就如同夏天的雷雨,来得突然,去得也快,留下的只有伤痛与疮疤。
官府与富户痛骂百姓的不安分,而百姓仍在背地里咒骂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朝廷近七万有余大军的压境,既让百姓不得不暂时安定下来,又让河北群豪不敢异动,更不敢随意杀人。
表面上的安宁却不能掩盖住民怨的沸腾,人人都在观察着耶律楚材将如何做,因为耶律楚材代表着朝廷与国王。
史天泽亦步亦趋地陪伴在耶律楚材的身旁,自怀州至卫州,又经相州,一路北行向真定府进发。他知道宋平的大军就在身后不远处,不久得知郭侃等人已经率主力南下的消息,这让他紧张万分。虽然身在外地,但真定府家中与心腹们的书信每天都雪花片般地送到他的面前,这当中亦有人暗示要他树起大旗,发动叛乱,这绝不是史天泽敢做的。但大军威慑之下,真定史氏面临着抉择。
耶律楚材一路上受到士人与百姓的夹道欢迎,他在河北的威望令史天泽感叹不已,所以当耶律楚材生硬地要他开仓放粮,史天泽也不敢不答应。
每到一处,耶律楚材就张榜安民,有冤的报冤,惩处了大批的贪官污吏,百姓拍手称快,许多呼啸于乡野的武装纷纷来请求赦免。耶律楚材处于亢奋之中,他从百姓的眼神之中看到了渴望与自己的责任,这正是一向以天下为己任的耶律楚材所最愿意做的。
然而耶律楚材知道他所做的只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