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页

在这种一望无际的麦田中,这些四通八达的道路,就像是迷宫一样,如果不熟悉,恐怕很难走出去。

幸而,他们遇到了农人。

农人对于这队看似豪族的队伍,并不惧怕排斥,热情的将前往富平县城的道路一一指出,笑道:“看样子你们不是本地人吧?俺们这里就是这样,不熟悉的人,还找不到路呢……前些时候听说乡老们已经决定向镇西将军府提出建议,在各个路口设置路牌,等到路牌设好了,那就方便了。”

谢过这老农,一行队伍继续前进。

马车中的老者对于驾车的老仆道:“这富平的人,精气神就不一样。你看刚才那老农,面色红润,中气十足。”

老仆连连称是。

相较于所谓的繁华中原,这里的人,非但精气神大不一样,尤其是面对他们这种一看就知道是豪族的队伍,竟然一点也不排斥。要知道,在中原,普通百姓见了豪族队伍,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躲避都来不及呢。

“就是这路太难走,”老仆抱怨道:“如果没遇上这位长者,恐怕天黑都走不出这片麦田。”

“哈哈,”车里的老者笑了,道:“刚才那农人不是说了吗?乡老已经向他们的镇西将军府提出建议,以后啊,就没这么麻烦啦。”

乡老,在大汉朝,是乡里德高望重的象征。大汉朝的官吏制度,真正最低一级其实就是县级。而下面的乡老、亭长等等,其实多为民间推举的德高望重的人来担任。

不过到了现在这年头,乡老的推举制度,几乎已经被废掉了。由于大汉朝对地方的掌控力度越来越弱,比如乡老这一级的管理者,基本上都被地方豪强所把持,再不复当初以德望论定。

不过看到眼下这种情况,想必在那位镇西将军的治下,这种良好的制度,仍然被贯彻的十分完美。

老者心里越想越多,脸色变幻不停,最终化为一声叹息。

天黑之前,这支队伍,终于到了富平。

一路上的见闻,让他们大开眼界,而眼前的富平县,更是让人惊讶。那种有条有理的秩序,那种整洁干净的环境,其中人们愈发高昂的精气神,都让这一行人目不暇接。

“老爷,我们现在该去何处?是暂时歇息一晚,明日去往灵州,还是去县衙?”老仆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