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页

所以李铮点头,面露期待。

“你志向高远,要一飞冲天,老朽看你又性格直接,不如叫冲霄,不过这个冲字,又略微有些过了,便起个谐音,叫重霄吧。李铮,李重霄!”

李铮闻言,咀嚼片刻,心里很是满意,于是作揖道:“重霄多谢慈明公抬爱!”

“无妨无妨。”荀爽见李铮满意,于是笑道:“重霄将成老朽晚辈,与你取字,是理所当然。”

当下,三人便开始就联姻之事,做了一番商讨。

对于荀英这少女,李铮的感官很好,心里很是满意,所以商谈起来,就简单了许多。

首先,便是确定婚期。

颍川距离灵州太过遥远,来回一趟至少要四个月。现下既然荀英已经到了灵州,又有长辈随行,那么就不必再回颍川,直接在灵州完婚即刻。至于日子,就由荀爽这位易学大家来选定,最终定在了下个月,也就是七月初一。

其次,便是一系列的利益方面的交换。

这些自然隐晦了许多,大致包含了三条。第一条,荀氏会在文化教育方面支持李铮,荀爽已经决定不再返回颍川,要留在灵州,主持教育大计。

这一点,李铮求之不得。有荀氏的支持,打出荀爽的名号,想必有才能的人,必然会蜂拥而至。

第二点,荀氏会动用政治人脉,争取在短时间内,让李铮的位置,再挪一挪,最好能当上凉州牧!

第三点,荀氏会派遣贤才,襄助李铮。至于人选,乃是荀彧三兄,荀衍荀休若。

对于这一点,李铮稍稍有些遗憾。也许荀衍才干非凡,但李铮更想要的,是荀彧。不过想来荀氏另有打算,李铮便暂且按捺。

想想也对,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对于荀氏这样的大家族,是一种忌讳。荀攸、荀彧并称于世,荀攸既然为李铮效力,自然就不会让荀彧也投入李铮麾下。

再则,李铮又想到,荀彧虽然能耐很大,但这人有个缺点,就是对汉室,太过上心。否则,也不会如同李铮那个时代的历史上那样,与曹操闹翻,最终郁郁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