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页

“好了,诸位就先请下去歇息吧……道者、僧人请留步。”李铮微微一笑。挥了挥衣袖。

当即,大部分武学家都离开此间偏厅。堂下只剩下三个道士、两个僧人。

这三个道士,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后世历史上,都曾有记载。

其一鹤发,面如稚子,乃是乌角先生、天柱山隐修道士左慈左元放。

其二沧桑。面色红润,乃是江东琅邪宫道士于吉。

其三名为张盛,乃是汉中张鲁第三子。张鲁败亡之际,张盛在外地为官。后弃官,领五斗米教。迁至龙虎山,立下道派。

至于两个僧人,俱皆垂垂老朽。其中之一,乃是下邳浮屠寺方丈,法号法元。另一位却是常年在西北游走的行脚僧人,法号玄空。

“五位可以说是这个时代道家、佛家的代表人物。”李铮看着俱都面色恬淡的五人,道:“今日将五位留下来,有大事商讨。”

“道家源远流长,起于黄帝,成于老子。道家的很多思想,对我们这个民族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前汉前期,也曾以黄老之学治国。其中种种,可见一斑。”

“至于佛教,虽是外来宗教,但其中的一些教义,也有可取之处。”

“将诸位留下来,就是为了商讨宗教之事。”

闻听此言,堂下五人面色各异。

李铮继续道:“宗教信仰,我觉得是必不可少的。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了信仰,就没有敬畏。而今我帝国初立,就宗教信仰,我也有一些想法。”

这时候,下面的法元僧人起身,行了一礼,道:“敢问陛下信仰为何?”

“我?”李铮哈哈一笑,随即肃然:“我不信捏造出来的神佛,我只信我那为后世披荆斩棘,为种族开辟生存空间,开创前进道路的先祖们!”

他目中精光闪烁,让人不敢直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