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历五百三十二年(公元1900年),刚刚打败了西班牙的美国出兵杀入日本东京湾,迫使日本天皇政府签署了开户通商的协议。
到此,美国的对外扩张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大明帝国的根本利益。
毕竟,日本是帝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即便是当初的欧洲列强,也没有把爪子伸到日本来,甚至没有进入西太平洋地区!
当时,战争的阴影笼罩在了整个世界的上空。
按照几乎所有人的猜测,大明帝国在一忍再忍之后,肯定不会再日容忍美国的挑衅行为,必然会采取军事行动,还美国以颜色。
可最终,大明帝国不但没有向美国开战,反而提出了“利益均沾”的提议。
这就有了李鸿章参加的“华盛顿和会”。
在此之前,大明帝国与美国,欧洲国家已经磋商了十多轮,最终确定了《门户开放》协议的具体内容。
按照该协议,任何签约国的海外领地都无条件的向其他签约国开放。
也就是说,所有签约国共同享受海外领地带来的利益,以及海外市场创造的利润。
从根本上讲,这对大明帝国没有任何好处。
说白了,当时大明帝国仍然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并且控制着最多的海外市场。如果同等开放的话,只会产生损失。
当然,该协议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的欢迎。
这份协议也给帝国带来了一场不小的动荡。
半年后,帝国首辅遭到议政院弹劾,在弹劾案付诸表决之前,首辅主动辞职。次日,帝国内阁国防大臣(即武备大臣)左宗棠受诏,出任内阁临时首辅,并且解散议政院,提前进行大选。
三个月之后,左宗棠在得到“共盟党”与“民业党”的支持之后,顺利当选帝国内阁首辅。
明历五百三十四年(公元1902年),刚刚上任的左宗棠宣布将本年度军费预算增加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