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那催人奋进,在战斗中能让官兵冒死向前的进行曲在白佑彬的耳朵里面,不但没有让他感到激动,反而让他感到一丝丝的悲痛。
正如罗清远所说,战场上,谁都有可能阵亡。
激昂的《海军进行曲》,凛冽的海风,呼呼着响的白飘带,肃穆的人群,暗红色的棺材,纯白色的军装,一切的一切,都让白佑彬真切的感受到,大海,才是海军军人的归宿!
四百多年前,当陈渊洋将军在返回帝国的航途中,站在旗舰的桅杆上,大声喊出:“我不能出生在大海上,就让我永远留在大海里!”这番话的时候,帝国海军军人的归宿就已注定。
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帝国海军军人追随着陈渊洋将军的足迹,前仆后继的奔赴大海。
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兵,对帝国海军的官兵来说,只要穿上了白色军装,只要穿上了海魂衫,他们就是大海的儿子,他们就是大海中的战士!
进行曲嘎然而止,军官们纷纷戴上了军帽。
“立正——举枪——放——”
“砰——”
八名海军少校同时扣下了步枪的扳机。
如此反复三次之后,发令官才带着仪仗队离开了舰尾甲板。
鸣枪二十四响,是帝国海军军人在葬礼上能够得到的第二好的待遇。如果王常新不是上校,而是准将的话,鸣放的就不是步枪,而是礼炮(当然,很多时候都是用小口径火炮代替礼炮)。
这时候,去掉悠扬的《海魂曲》响了起来。
这才是帝国海军的“葬礼进行曲”,原本叫《安魂曲》,后经过适当修改之后,被海军采纳,并且专门用于海军官兵的海上葬礼。
悠扬,略带哀痛的曲调声中,身着常礼服的祖寿清走到了王常新上校的棺材旁边,解下了腰件的佩剑,将其交给了同样身着常礼服的余沈兵上校。
按照规矩,这时候祖寿清与余沈兵应该穿更正规的礼仪礼服,只是两人随舰出港的时候,恐怕都没有带上那套华丽的礼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