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量让雷达发挥作用,白天的时候,两艘战列舰上的雷达全都停机,并且由技术军官加以维护。即便是在夜间,只要没有进入危险海域,雷达仍然处于关机状态。另外,在当时的情况下,即便两部雷达开机工作,所起到的作用都不是很大。
在暴雨的干扰下,帝国海军第三代雷达,即电眼丙型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都缩短了大概百分之四十,而缺乏抗干扰能力的电眼乙型雷达的探测距离至少缩短了百分之六十。相对而言,当时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上配备的雷达不会比电眼乙型雷达好多少。
也就是说,这两艘战列舰上的雷达最多探测到二十公里外的大型战舰。
而在这个距离上,第62舰队的三艘主力舰已经能够用鹰眼火控雷达锁定z舰队的主力舰了。
当然,雷达并不是完全没有用处。
一点半左右,“纳尔逊”号上的雷达收到了一个回波信号。从事后分析来看,这肯定是正在其南面航行的“汉江”号巡洋舰产生的回波信号。只是,当时双方的距离超过了三十公里,回波信号又受到了暴雨的干扰,所以“纳尔逊”号上经验不足的雷达操作员认为是海浪产生的干扰杂波,没有引起注意。
可以说,这是z舰队避免覆灭的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当时雷达操作员能够确定那是战舰反射的雷达回波,无论如何,菲利普斯都会下令舰队转向,并且派遣一艘驱逐舰快速南下。这样一来,即便z舰队仍然难以快速逃逸,也至少能够赶在与第62舰队交手之前与正在赶来的“反击”号战列巡洋舰会合,从而避免出现以少打多的极端不利情况。
另外,该反射信号只持续了很短一段时间,随后就消失了。这正是“汉江”号转向,与另外两艘巡洋舰会合,并且按照白佑彬的命令与敌舰队保持距离的结果。也正是如此,“纳尔逊”号的雷达操作员才没有对此产生重视,甚至没有将这一发现报告给相应的军官,更不可能因此将舰队司令官从床上叫起来。
其实,这也不能责备雷达操作员。
当时,伴随“汉江”号活动的两艘驱逐舰上的电眼乙型雷达就没能分辨出三十多公里外的英国战列舰的反射信号,雷达操作员仍然将其判断为海浪的干扰杂波。
要怪,只能怪英国海军的雷达性能不如人意。
两点半的时候,“纳尔逊”号上的雷达再次收到了一个回波信号。显然,这肯定是“果敢”号发出的雷达反射信号。此时,双方的距离差不多有三十五公里,而“果敢”号的目标特征明显比“汉江”号大得多,因此在更远的距离上被“纳尔逊”号上的雷达“发现”了。
与前一次雷达发射信号不同,这个信号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问题是,在暴雨的干扰下,“纳尔逊”号上的雷达很难确定那个反射信号源的准确距离,更不可能测出其移动速度。
十分钟后,“纳尔逊”号的雷达军官来到了雷达操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