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从一开始,哈尔西的判断就错了。
到七点四十五分的时候,白佑彬才下达了加速的命令。
敌人已经上当了,作战行动转入了第三阶段,即将二支出战的美军舰队引开,为第31舰队突袭锚泊地,消灭另外一支美军作战舰队创造机会。
当然,要想让对手上当,就不能做得太假。
在加速的时候,白佑彬还下令向从锚泊地西面南下的那支美军舰队开火。
此时,电子军官已经断定那是四艘“南达科他”级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也就是第53舰队,而出现在登陆场东北面,正在向东航行的是四艘“罗得岛”级战列舰,即第51舰队或者第52舰队。
选择优先对付第53舰队,这样才有可能打痛敌人,迫使哈尔西前来决战。
只不过,在四艘“省”级战列舰再次将航速提高到三十节之后,炮击已经变得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同样的,当美军战列舰在七点四十七分开火还击的时候,也没有多少效果。
现在的问题是,不能跑得太快,也不能跑得太慢。
另外,还得让美军相信,他们有能力歼灭第12舰队,不然美军不会离开锚泊地太远,也就不会给第31舰队任何机会。
八点不到,第12-1主力编队转向到了一百六十度,且航速降低到了二十七节。
此时,位于编队最后面的,美军重点炮击的“吉林”号的舰尾甲板上燃冒出了浓烟。只不过,这不是战舰在中弹之后起火产生的浓烟,而是一群官兵点燃了铺在尾部甲板上的,在重油里面浸泡了几个小时的油布。
显然,这么做的原因太简单了。
隔着二万多米的距离,美军战舰上的了望员只能看到起火产生的烟尘,而不可能判断出是战舰内部冒出来的,还是甲板上的燃烧物产生的烟雾。因此,即便美军了望员的视力再好,也会认为“吉林”号已经被击中,且起火燃烧,速度还降低了好几节。
这点小花招能否产生效果,白佑彬的心里也没底。
其实,在收到消息的时候,威利斯·李也有点不相信。毕竟,炮击命中率已经在百分之一以下了,在四艘战列舰仅能用舰首方向上的六门主炮开火的情况下,仅仅用了不到十轮齐射就击中对手,且使对手遭到重创,这运气也太好了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