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养性暂时还能控制锦衣卫这边的情况,但大理寺那边就不归他管了。锦衣卫这边送过去的疑犯已是越来越多,那边在东厂的监督下,也挖出了不少贪官,虽然不能和锦衣卫这边比,但数目也有不少。
他不知道是不是东厂发现了自己想跟他们争一长短的心思,也在暗暗地与自己较劲,看谁更能办事。
骆养性越想越觉得这个反贪事宜应该到此为止,但又不敢自己去跟皇上说。他想了下,处理掉手中的急事,就前去内阁求见首辅。
向首辅言明其中的厉害,由他去劝谏皇上,协调各方一起收手,或者才是最好的结束此事的方法。
没想他去内阁碰了个空,大明首辅带着阁臣前去参观第一个刚完工的大型新式水泥窑,只留下周延儒一个阁臣在内阁轮值。
骆养性无奈之下就向周延儒透露了这个意思,不管是周延儒去劝谏皇上还是转告首辅,都能达成他的目的。
周延儒听了不置可否,只是告诉他,会转告首辅,由首辅定夺。骆养性没法,只能先回去等消息,看首辅是否会出面收拾这个烂摊子。
骆养性走了之后,周延儒坐在椅子上暗自琢磨这件事。
按道理来说,骆养性这个主意还是不错的,有很大的希望能让这个大明开国以来最大的反腐案之一到此为止。但如果这么结束了,那些已经被抓的官员就得倒霉。
而不巧的是,那些被抓的贪官里面,就有好几个跟周延儒有旧或者有七拐八拐的关系。所以,周延儒不想以这种方式结案。
现在,事情的始作俑者,锦衣卫指挥使都有点怕了。可皇上还没有怕,看首辅前两日回来说的意思,皇上是想一口气把贪官都抓了。
周延儒顺着这个思路想,忽然眼前一亮,有了,皇上想一口吃个胖子,那就让皇上吃不下,连带着已经落到嘴里的一起吐出来。皇上现在不怕,那就让皇上也怕了,此事就会不了了之,法不责众的道理古今通用。
周延儒想到这里,得意地笑了。有了具体的目标,要实现起来容易的很,往几个地方一走,稍微透露下这个意思就可以了。
他相信,很多人都会欢迎他这个想法。因为在大明官场,没几个人是干净的。谁都怕接下来会牵扯到自己。
再说皇太极这日也是起了个大早,在永平城原本知府衙门的院子里散着步,考虑着之后的安排。
北风虽然吹着,皇太极却一点都不怕。他喜欢自己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冷风吹着脑子,思路会更清晰,想的事情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