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老大人通达一生,能忍人之不能忍,若能理解常洛苦心,大明幸甚,常络幸甚。”这是昨日朱常洛走时指着自已书房中那幅对联,含笑对申时行说的一番话。
对于申时行来说,忍这个字对他来说很擅长,张居正在位时他在忍,自已在位时更在忍,但让他不能忍受的是没有希望的忍。对于万历他已经绝望,但朱常络的出现,给他带来了希望。他相信自已从今以后不必一个人在黑夜中独行,他相信只要熬过这短暂的黑夜,黎明到来之后就有希望。
万历十六年五月,在科考舞弊案余波末了之际,太和殿上以罗大厷为首弹劾申时行的一众言官受到了皇上的严厉呵斥,极富戏剧化的是罗大厷意外失去了申时行的奏本,本来铁证如山的弹劾,硬生生改成了风闻奏事,变化之大连带着他自已都焉答答的没有了精神,顾宪成、叶向高一众人等脸若铁青,敢怒不敢言。明明这一场必胜之局,居然这样草草收场,实在让他们不甘心之至!
事情并没有这样了结,随后申时行的表现让太和殿上的一众君臣们全都傻了眼。明明已过难关的申时行坚决请辞,其意之坚之定,让皇上和百官为之动容,这个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万历恼怒申时行的不识相,一怒之下准了他的奏折拂袖而去,这意外让顾宪成等人喜出望外。一座不可捍动的大山自动倒了,怎能不让他们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可是有一点很奇怪,申时行辞官后并没有收拾东西打包回老家,而是在申府内悄无声息的隐居下来。对外称病,大门紧闭,所有亲朋故旧包括上门拜访一概闭门不见,一直到几个月后侍疾回来的王锡爵回来,这门才算开了。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荀子说的,老百姓就知道日子要过路要照走,所以申时行的离开只是标志着大明朝一个时代的结束,于是所有人的眼睛都盯上了那个汇集天下所有权力的地方……因为那里现在没有了首辅,只有一个代首辅,一个次辅。
天气已经变得很热,所有人都已换上了夏装,摇起了扇子。乾清宫殿内摆着几个官窑黄花斗彩大盆,斗大的冰块吞吐白烟,阵阵凉意驱尽暑气,和外头热的让人心烦意躁天气相比,这里一片清凉恍如洞天。
看着堆了一案的奏折,再看看愁眉苦脸的秉笔大太监黄锦,已经两个月没上朝没批奏折的万历有点不好意思的哼了一声,拿起手边一碗冰镇酸梅汁,“这个东西朕觉得甚好,清爽开胃,这几天暑热难忍,皇三子用的可好?”
能不好么?这三宫六院,论起奢华亨受谁能越的过储秀宫?黄锦脸上陪笑,连忙恭声答道:“禀皇上,三殿下特别喜欢这个,昨天已进了三碗,要不是贵妃娘娘拦着,怕是还能再喝上几碗呢。”
提起皇三子朱常洵,万历脸上露出少有的温馨之意。在黄锦看来,那是属于一个父亲的发自内心的慈爱,这个是装不出来的。
自进暑月以来,天气一日热似一日,一碗冰梅汤或许算不上什么,但这代表着皇上的一种态度。不必说皇三子朱常洵日日都有的喝,就连皇五子朱常浩都时有赏赐,可对于永和宫的皇长子朱常洛,似乎皇上再次忘记了还有这么一个儿子。黄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看看,这些折子都是想着进内阁的,朕就知道这些人口口声声大义凛然,高官厚禄面前个个本相毕露。”随手翻了几本折子,万历一脸讥笑,看了几本后便不再看。
“传朕的旨意,内阁不可无主,即日起就着王家屏为首辅,沈一贯为次辅。内阁人手不齐恐有误政事,特选吏部左侍郎赵志皋、礼部右侍郎张位升内阁大学士,入主内阁,同心理政!”
这是申时行称病闭府前,派人递上的最后一道折子,向皇上推荐这二人补充内阁缺空。万历极度生气申时行的不识相,本来不想理会的,可到了今天也不得不佩服这位申师傅的眼光老道长远,思考再三,万历决定再听申老师一回话。
果然圣旨一发,几乎快要争到头破血流的各方势力都傻了眼,最有希望上位的叶向高再次没有被选中,这难免让叶向高、顾宪成等很多人的感到失落。赵志皋是老臣,论资格论能力入选没有人说什么,可是张位算什么?